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功能的变化。2.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成功接受PCI治疗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38~68(50.05±10.52)岁,分别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3d、1个月采集左室心尖二腔观、三腔观、四腔观二维超声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分析软件测量各心肌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并同时检查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造影结果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组4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共60支,其中左主干4支(6.67%),左前降29支(48.33%),左回旋支11支(18.33%),右冠状动脉16支(26.67%)。单支病变27例(56.25%),双支病变16例(33.33%),三支病变5例(10.41%)。梗死相关血管均获成功开通。2.与对照组相比,PCI术后组收缩期纵向应变明显减低,曲线低平,甚至发生倒转,曲线形态变化差异大,达峰时间和峰值也明显不同,甚至出现负向运动。3.与对照组相比,PCI术后3d组左室长轴各心肌同节段纵向峰值收缩应变呈不同程度的减低,尤以前壁基底段、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心尖部降低程度明显(P<0.01)。至术后1月随访时,左室长轴各心肌同节段纵向峰值收缩应变改善明显,但前壁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后壁中间段、下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仍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PCI术后组左室长轴各心肌同节段纵向峰值收缩应变,至随访1月时,改善明显,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左室射血分数自PCI术后3d至随访1月时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呈不同程度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曲线低平,甚至发生倒转,曲线排列紊乱,达峰时间延迟不等。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相应节段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及射血分数减低。3 PCI可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随着缺血心肌血供的恢复,相应心肌节段早期即纵向峰值收缩应变功能和射血分数均得到改善。4.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其他文献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词坛一大家,后世论者大都将刘克庄视为辛派后劲,认为其词作继承了辛弃疾的传统,并视其为南宋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的一名。前人对刘克庄
延安文艺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生成的一种独特文艺现象,其创作格局被政治标准一统天下,作家们的创作集体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发声。但即使是在这种高度集体化的创作模式中,诗
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对大黄的化学成分、治疗脑卒中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研究,构建了大黄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成分-重要靶标-主要通路”网络,揭示了大黄治疗脑卒中
森林资源在人类的生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森林开发,加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这意味着造林工作的研究方法和
赋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学体裁,自先秦滥觞以来,便以其丰富宏大的内容、夸张扬厉的语言,给人以华丽典雅的印象。但在对汉魏六朝赋体文学的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以两汉大赋和六朝
1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反复双侧鼻出血1个月,加重2d于2013年9月29日入院。7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经手术结扎右侧颈外动脉后切除肿瘤,术后未再出血。1个月
文章在阐述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发展趋势和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环境检测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有序培育和发展社会化检测机构,促进社会化环境检测市场
回族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一支,它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量的积累,但是在质上并没有突破,甚至出现误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本身就是由于回族文学的陌生化手法造成的。本文
思维方式影响观察方式,观察方式决定表现语言。中国画的“线条”作为一种最独特的意识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理性思维影响下,只作为一种绘画手段来表现物象的明暗、体面与光影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的重化特征使得能源供需关系日趋紧张,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催生了生物燃料产业蓬勃发展。然而,以高耗粮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生物燃料对我国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