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暴露对肠道损伤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jt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暴露在临床上很常见,以腹部外科开腹手术术中的腹腔暴露最为常见。众所周知,腹腔暴露可能会导致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器官功能损伤。但是,腹腔暴露具体会引起怎样的损伤,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也常常被大家所忽视。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原因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小、炎症反应轻、出血少等优势有关。但是,仅仅应用这些优势来解释这一现象并不充分。众所周知,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手术时是否打开腹腔进行腹腔暴露。临床上,开腹手术术中肠管暴露于空气之中,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肠管的水肿、扩张。腹腔开放时,肠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之中将会导致肠管穿透性损伤,引起肠空气瘘的发生。因此,腹腔暴露后,肠道可能是其损伤的重要器官,是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关于腹腔暴露对肠道损伤的影响并不清楚,尚缺乏相关研究。肠道被认为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动机。预防和避免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道损伤,特别是维护肠粘膜屏障和肠道动力功能对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腹腔暴露后肠粘膜屏障和肠道动力是否发生变化,目前并不清楚,尚缺乏相关研究。营养支持被誉为20世纪后1/4年代医学史上的一大进展,是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并发症较少等优点,目前已作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在肠内营养中添加免疫物质(鱼油,谷氨酰胺等)或优化肠内营养的各成分比例,能明显增强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高脂肠内营养是在常规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增加了脂肪的含量。研究显示,高脂肠内营养能有效保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粘膜屏障,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和细菌易位的程度,并有效降低肠道手术后大鼠肠道的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动力功能。因此,本课题首先通过观察腹腔暴露后肠粘膜屏障和肠道动力的变化,探讨腹腔暴露对肠道损伤的影响;然后应用高脂肠内营养进行干预,探讨高脂肠内营养对腹腔暴露大鼠肠道损伤的改善效果。第一部分腹腔暴露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研究一腹腔暴露后肠粘膜结构变化的动态评估目的:动态评估腹腔暴露不同时间后肠粘膜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暴露1h组、腹腔暴露2h组、腹腔暴露3h组,共5组,每组6只。腹腔暴露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假手术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但不打开腹腔。对照组大鼠仅作相应的麻醉。术后24h取末端回肠组织标本。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粘膜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病理和电镜检查显示,腹腔暴露后大鼠肠粘膜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以腹腔暴露3h组最为严重。与腹腔暴露1h相比,腹腔暴露3h组的肠粘膜损伤Chiu’s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腹腔暴露后肠粘膜的结构发生损伤。这种损伤和腹腔暴露时间有关,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研究二腹腔暴露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目的:探讨腹腔暴露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暴露1h组、腹腔暴露2h组、腹腔暴露3h组,共5组,每组6只。腹腔暴露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假手术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但不打开腹腔。对照组大鼠仅作相应的麻醉。术后24h取血液和末端回肠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肠道对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葡聚糖(FD4)的清除率评估肠道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暴露后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和离体肠道通透性有所增高,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其中,血清D-乳酸水平在腹腔暴露2h和3h组,肠道通透性在腹腔暴露3h组,相比对照组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腹腔暴露后大鼠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暴露3h组的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暴露对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损伤作用。这种损伤和腹腔暴露时间有关,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第二部分腹腔暴露对肠道动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一腹腔暴露后肠道动力变化的动态评估目的:动态评估腹腔暴露不同时间后肠道动力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暴露1h组、腹腔暴露2h组、腹腔暴露3h组,共5组,每组6只。腹腔暴露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假手术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但不打开腹腔。对照组大鼠仅作相应的麻醉。术后24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测定炭末推进率评估肠道的动力功能。结果:腹腔暴露后大鼠炭末推进率有所下降,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其中,腹腔暴露2h和3h组炭末推进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暴露能导致肠道动力下降。这种变化和腹腔暴露时间有关,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研究二腹腔暴露对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研究腹腔暴露不同时间后,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情况,探讨腹腔暴露后肠道动力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暴露1h组、腹腔暴露2h组、腹腔暴露3h组,共5组,每组6只。腹腔暴露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假手术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但不打开腹腔。对照组大鼠仅作相应的麻醉。术后24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之后取血液和末端回肠组织标本。ELISA检测血清和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道TNF-α、IL-1β、IL-6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暴露后大鼠血清和肠道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有所增加,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除血清IL-1β外(P>0.05),各炎症因子水平在腹腔暴露3h组均明显增高(P<0.05)。同时,腹腔暴露后大鼠肠道TNF-α,IL-1β,IL-6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腹腔暴露2h和3h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腹腔暴露能导致全身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增强,并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肠道炎症反应可能是腹腔暴露引起的肠道动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高脂肠内营养减轻腹腔暴露后肠道损伤的干预研究研究一 高脂肠内营养对腹腔暴露后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高脂肠内营养对腹腔暴露大鼠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暴露组、标准肠内营养组(标准肠内营养+腹腔暴露)、高脂肠内营养组(高脂肠内营养+腹腔暴露),共4组,每组6只。根据本课题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选择腹腔暴露3h作为本部分的腹腔暴露模型。标准肠内营养组和高脂肠内营养组从腹腔暴露前12h,2h,45min,腹腔暴露后45min,90min,3h分别给予一次标准肠内营养和高脂肠内营养灌胃,剂量分别为 3mL,0.75mL,0.75mL,0.75mL,0.75mL,0.75mL;对照组和腹腔暴露组在相应的时间点分别给予一次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术后24h取血液和末端回肠组织标本。ELISA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肠道FD4清除率评估肠道通透性,Western Blot检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粘膜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腹腔暴露组各检测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营养组较腹腔暴露组各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脂肠内营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其中,与标准肠内营养组相比,高脂肠内营养组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病理学和电镜检查进一步显示,高脂肠内营养组肠粘膜损伤Chiu’s评分较标准肠内营养组明显下降(P<0.05),肠粘膜紧密连接间隙变小,桥粒增多,微绒毛更规则。结论:高脂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腹腔暴露引起的肠粘膜屏障损伤。研究二高脂肠内营养对腹腔暴露后肠道动力的促进作用目的:观察高脂肠内营养对腹腔暴露后肠道动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暴露组、标准肠内营养组(标准肠内营养+腹腔暴露)、高脂肠内营养组(高脂肠内营养+腹腔暴露),共4组,每组6只。根据本课题第二部分的研究结果,选择腹腔暴露3h作为本部分的腹腔暴露模型。标准肠内营养组和高脂肠内营养组从腹腔暴露前12h,2h,45min,腹腔暴露后45min,90min,3h分别给予一次标准肠内营养和高脂肠内营养灌胃,剂量分别为 3mL,0.75mL,0.75mL,0.75mL,0.75mL,0.75mL;对照组和腹腔暴露组在相应的时间点分别给予一次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术后24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测定炭末推进率评估肠道的动力功能,之后取血液和末端回肠组织标本。ELISA检测血清和肠道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RT-PCR 检测肠道 TNF-α,IL-1β,IL-6 和 IL-10 的 mRNA 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暴露组各检测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营养组较腹腔暴露组各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脂肠内营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其中,与标准肠内营养组相比,高脂肠内营养组炭末推进率明显增加(P<0.05),血清和肠道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和肠道IL-10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标准肠内营养相比,高脂肠内营养组肠道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肠道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高脂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腹腔暴露引起的肠道动力下降。这种肠道动力的促进作用可能与高脂肠内营养降低肠道的炎症反应有关。全文总结通过以上三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1.腹腔暴露对肠粘膜屏障具有损伤作用。这种损伤和腹腔暴露时间有关,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2.腹腔暴露能导致肠道动力下降,并引起全身和肠道炎症反应增强。这种变化和腹腔暴露时间有关,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3.肠道炎症反应可能是腹腔暴露引起肠道动力下降的重要原因;4.高脂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腹腔暴露引起的肠粘膜屏障损伤;5.高脂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腹腔暴露引起的肠道动力下降;6.高脂肠内营养对腹腔暴露后肠道动力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肠道的炎症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工作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通路在人膀胱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重点是膀胱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侵袭和干性能力的改变。在作用机制方面,主要探索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TGFβ1信号通路中起到的调节作用,为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方法:用5nM重组人TGFβ1和/或20nM 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处理三株膀胱癌细胞,563
研究背景镁基金属具有可降解性,接近人体骨组织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骨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然而镁在生理溶液中不耐腐蚀,其过快的降解速率会导致力学性能的快速衰减,同时伴随降解微环境中pH值升高,镁离子和氢气大量释放。上述因素不利于骨组织的修复,加大手术失败的风险,限制了镁基金属在临床的应用。此外,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表明镁可以有效促进周围新生骨再生,但是作为降解产物之一的镁
山姆·谢泼德(1943-)于20世纪60年代在外外百老汇崭露头角,创作的戏剧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为美国戏剧注入了新鲜活力。作为流行文化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谢泼德在创作中融入大量视觉要素。不少批评者注意到了其戏剧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以及剧中丰富的视觉意象,少数涉及对图像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图像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探讨,忽视了图像的复杂性以及图像对于推进剧情发展和呈现人物生存状态的意义。然而,对图像的运
研究背景:免疫炎症反应贯穿了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卒中进展、卒中后脑损伤及脑功能修复的重要调控因素。CD8+T细胞可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杀伤靶细胞,在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缺血性卒中后,CD8+T细胞可越过破坏的血脑屏障浸润至脑实质内并加重脑损伤,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FasL表达于CD8+T细胞表面,在外周,CD8+T细胞可通过FasL使靶细胞发生凋亡,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一类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其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幸存的患者中约有50%遗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随着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SAH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遗留的神经功能损害未能得到改善。SAH后颅内压升高,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给脑组织带来第一波损伤性打击;
恶性肿瘤是人类第二大“疾病杀手”,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是45-64岁人群的主要死因。其中口腔鳞癌是世界第八大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口腔鳞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50%-60%左右。为了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急需进一步揭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肿瘤和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所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肝细胞癌(HCC)是肝癌的主要形式,由环境致癌物,肝炎病毒,酒精和肥胖等危险因素共同造成。尽管靶向治疗已取得巨大进步并显著提高肿瘤存活率,但是由于肿瘤细胞的不稳定性和异质性,目前疗法的长期预后仍然很差。因此,阐明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将有利于预防性治疗方法的探索。许多证据表明,细胞代谢重编程是肿瘤发生的驱动力。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Otto Warburg发现肿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以及免疫系统异常与CD的发生机制相关。淋巴管异常是CD常见的病理表现,也是CD粘膜水肿及肠道炎症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淋巴管密度降低可能与CD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动物实验通过促进淋巴管增生能够改善小鼠的肠道炎症,提示促进淋巴管功能可能是CD治疗的一个新方向。CD的肠系膜脂肪组织肥厚是CD
足细胞损伤是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足细胞是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附于肾小球基底膜表面,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足细胞在维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蛋白尿形成和肾小球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感染、免疫、代谢及环境毒素均能导致足细胞损伤,引发肾脏疾病。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的(~21 个核苷酸)非编码RAN,可以在转录后水平抑制或
第二章(第一节)雌激素是否通过促进自噬途径减缓去卵巢大鼠椎间盘退变?目的:本研究将对雌激素是否通过调控椎间盘组织的自噬水平来减缓椎间盘退变。方法:选取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OVX组)、雌激素组(OVX+E组)和自噬抑制组(OVX+E+3-MA组),每组15只,除A组大鼠行假手术外,B、C、D组均行卵巢切除术。对分组后的大鼠注射不同药物。A、B组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