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相关胃病患者胃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proteinases MMP-7)及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检测,比较其在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气虚不同证候之间表达的差异,并与正常受试者进行对照以提示不同证候的不同发病机理,进一步完善慢性胃病现代研究,从临床角度为中医辨治Hp相关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1、选择Hp相关胃病患者117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7例,脾气虚证30例,肝胃不和证30例),并招募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正常对照。各组受试对象均完成临床观察表,由专业人员询问,对症状进行评定计分并填写表格。2、各组受试对象均行电子胃镜及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采用常规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炎症程度;美篮染色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情况。若二项结果均阳性则判为Hp阳性,二项结果均阴性判为Hp阴性,一阴一阳不列入本研究。3、对各组受试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定性、定位检测各组受试对象胃黏膜MMP-7及TIMP-1蛋白翻译水平的表达。5、统计方法:数据以X±s表示,两组独立样本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率或构成率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之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Hp相关胃病各组受试对象性别、年龄、病程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2、各受试对象Hp感染率以及感染程度比较本研究中,脾胃湿热证患者与肝胃不和证患者Hp感染率相当,且呈高于脾气虚患者趋势;Hp感染程度呈脾胃湿热证患者>肝胃不和证患者>脾气虚证患者趋势,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不同中医证型临床症状积分与Hp感染的关系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高于其Hp阴性患者,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对黄腻苔临床症状积分,脾胃湿热证患者明显高于肝胃不和证患者及脾气虚证患者,肝胃不和证患者高于脾气虚患者;且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不同证型胃黏膜Hp感染程度与炎症程度以及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病例患者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均呈Hp阳性患者>Hp阴性患者,且除肝胃不和证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Hp阳性与阴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脾胃湿热、脾气虚证患者阳性与阴性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胃黏膜炎症程度来看,肝胃不和证患者明显重于脾胃湿热及脾气虚证患者,脾胃湿热证患者重于脾气虚证患者;其中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病例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呈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脾气虚证;肝胃不和证>脾气虚证;其中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脾胃湿热证与肝胃不和证,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Hp感染程度与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3和0.239(P<0.05);且胃黏膜Hp感染程度与其萎缩、异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r=0.431、0.279,P<0.01)。5、MMP-7、TIMP-1蛋白在Hp相关胃病患者胃黏膜的表达情况受试对象MMP-7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胃窦黏膜上皮、固有膜、腺体的细胞核,而且在淋巴滤泡不表达;其中有部分肠化、异型增生腺体以细胞浆和细胞膜表达为主,个别在细胞核;极少部分在隐窝腺体细胞浆表达。受试对象TIMP-1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胃窦黏膜上皮、固有膜及腺体细胞浆,个别位于细胞核;少部分在隐窝腺体细胞浆表达。6、不同证型胃黏膜MMP-7的表达在本研究中,受试对象胃黏膜MMP-7表达呈脾气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正常受试者趋势,但各组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19例Hp阴性患者MMP-7表达水平的均数略高于98例Hp阳性患者,其中9例脾胃湿热证Hp阴性与48例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相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7、不同证型胃黏膜TIMP-1的表达本研究中,肝胃不和证患者TIMP-1蛋白表达水平与脾气虚证患者相当,且皆高于脾胃湿热证患者;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TIMP-1蛋白表达呈脾胃湿热证、肝胃不证Hp阳性患者高于其阴性患者趋势;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低于脾气虚证Hp阴性患者趋势,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8、MMP-7、TIMP-1表达与Hp感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Hp相关胃病胃黏膜MMP-7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r为0.241。胃黏膜MMP-7表达与Hp感染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而胃黏膜TIMP-1表达与Hp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为0.179。9、 MMP-7、TIMP-1表达与胃黏膜病理的相关性胃黏膜MMP-7、TIMP-1表达与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胃黏膜MMP-7与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的关系(r=-0.218, P<0.05); TIMP-1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r=0.276,P<0.01);但均与胃黏膜炎症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胃黏膜MMP-7蛋白表达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为-0.188;而TIMP-1与胃黏膜萎缩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胃黏膜MMP-7、TIMP-1表达水平与胃黏膜异型增生、肠化生程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本课题采用快速尿素酶、美篮染色、常规HE病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受试对象胃黏膜MMP-7、TIMP-1与Hp相关胃病不同证候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地区慢性胃病患者以湿热体质多见;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可能是慢性胃病Hp感染患者发病之前的生理病理基础之一。2、Hp感染是Hp相关胃病不同证候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其中情绪波动可能也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3、胃黏膜炎症中MMP-7相对低水平表达及其与TIMP-1表达之间的失衡可能是Hp相关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在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气虚证患者表达的差异可能-定程度体现了Hp相关胃病不同证候间不同的发病机理,而且对“不同虚实证候”形成有一定影响,并从微观角度初步诠释了中医“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理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