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与“就业”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两个核心内生变量,它们彼此依存.互相影响。从微观个体角度看,工作与居住是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合理的职住分布不但能够节约时间,减少通勤压力,而且通过一定的空间过渡提高生活质量;宏观上,通勤时间的缩短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低碳社会的创建。转型中的城市经济正在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北京等大城市出现了职住分离、空间错位等现象,通勤距离和时间明显增加,对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秩序均有困扰。本文意图在于通过职住均衡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通勤状况设计基于个体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判断北京市职住空间均衡状态,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一般研究与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利用文献回顾法,作者归纳职住空间均衡关系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设计了测度均衡性的四项指标: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类型、居民满意度;并通过收集大量人口、产业的相关数据分析北京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在实证研究阶段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居民的访问调研,收集了来自微观个体的通勤、住房、个人背景等相关数据,从而判断出北京市当前的职住空间处于失衡状态。同时,本文采用了典型研究法,选定北京市亦庄新城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其在通勤方面的调研,揭示北京市产业布局、功能分区政策等理念对职住均衡关系的影响。针对北京市的职住空间失衡状态,本文探讨了其内在原因:历史因素(单中心聚焦引发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政策因素(住房制度改革、旧城改造、产业布局)、市场因素(市场经济刺激郊区房地产开发)、社会因素(居民居住观念变化)。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完善郊区产业政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关注低收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