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现状,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引起的。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独特的水文运动规律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其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别于非喀斯特区,“工程性”缺水问题非常严重。喀斯特地区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手段,仅依靠科技投入和增加蓄水工程修建的传统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品,同时也是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资源,对其的使用与分配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在喀斯特地区构建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对充分利用地区水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代表喀斯特高原山地的毕节朝营小流域和喀斯特高原峡谷的顶坛小流域于2013年9月—2015年6月进行研究。首先对研究区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区域内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然后依据调查数据与资料总结出水资源管理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最后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管理漏洞选取最优解决途径,从而构建出适宜流域自身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推动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 (1)流域水量监测。流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是流域管理模式的构建基础。首先通过野外调查了解到流域泉点和水利工程的分布情况,再通过野外监测系统了解流域水量情况。进行流域水量监测时,水量监测技术是关键.提高水量监测技术水平,既可以清楚地掌握流域泉点出水总量,又对各区域水资源状况有深刻认识,才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变化状况更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流域水资源。 (2)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稳定的泉点出水量可是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因此进行流域管理时要加强对泉点的保护。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增加蓄水量是缓解地区“工程性”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水利工程又是流域水资源调配的节点,如对其疏于管理会导致水利工程设施难以发挥其效益,水资源短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现象。 (3)融入参与式管理。目前石漠化地区小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管理模式,流域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未能被有效激发,使得流域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管理效果较差。因此,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将参与式管理渗入其中,调动流域各利益方共同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既减轻政府管理任务又能提高流域管理效果。 (4)小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文章在朝营小流域建立水资源分区管理模式,在顶坛小流域建立了“四方共创”管理模式。水资源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将水资源自然特征、流域内人文特征与参与式管理理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管理技术体系,并对两种模式的效果进行监测评价,从而优化管理模式为其发展和推广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