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我国从农村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通过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保证我国粮食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逐渐显现出其内在的缺陷。如土地大多数呈条块分布,土地规模过小的状况使得农业科技无法推广,更谈不上规模效益,先进的农用机械设备和灌溉技术都无法大面积投入使用,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对这一土地分布现状,大力发展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打破土地现有的户均制分布格局,使土地经营和技术利用实现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机械化农机设备的推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能大幅度的提高农户的收入。因此,一部分思想超前并且有资金、有能力的农户,希望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以便可以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获得更多的潜在利润。这就需要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来完成,这种要求会随着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强烈,同时也将成为推动农地制度变迁的巨大动力。如何通过不断完善现有的农地制度,健康有序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等。第二部分论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阐述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和西方的制度变迁理论。说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的总结,重点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加快农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等。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化学工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污染严重性,绿色化学日益兴起。绿色化学要求从本源上杜绝或减少废液、废气、废渣排放,包括消除有害物质、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以
裁量基准制度的兴起,是行政机关谋求行政裁量正当化和理性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仅从裁量基准效力角度出发,明确了裁量基准在实践运作中的内部效力与外部效力。第一部分在厘
初次接触临床诊治工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院内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熟悉诊疗操作技术及与病人和谐地交流沟通的经验,是实习医生容易遭受感染或伤害的主要原因。而减少或避免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开始建立起这项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构建社会
整流器在运行中,往往会遇到电网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平衡控制策略,会使网侧电流出现大量谐波,严重时甚至烧毁装置,交流侧电压发生波形畸变;同时直流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社会流动明显增速,农民工遍布全国各地。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女性的流动和迁移主要是出嫁和随丈夫迁移,近年来,这种情况
此论文通过对钱谦益、仇兆鳌、浦起龙、杨伦四家注本的细致梳理,参考自宋代以来的多种杜诗注本,对杜诗注释的各个注释项目的内容、术语、方式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通过大量的
新课程下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是指在高中学校教育情境中,由教师、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作为评价者,运用新课程学业评价理念,使用恰当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如观察、交流、实验
太阳崇拜是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宗教信仰中出现过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现象。从蒙古高原上发现的岩画、鹿石等历史文物可以证明蒙古人以及生存在蒙古高原上的古代各民族都曾有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也全面发展起来,各种桥梁施工的工程量与日俱增。文章结合多年的桥梁施工经验以及国内外的桥梁施工建设案例,论述了桥梁施工的主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