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传统的荧光化合物,它们在溶液状态下,会发出很强的荧光,但在聚集态或者固态时荧光性能减弱甚至消失,即产生荧光淬灭效应(Aggregation-causedquench,ACQ)。但人们日常生活中,传感器等的应用,往往需要制成一些固体、薄膜材料或者其他的一些材料,才能方便的应用。这种ACQ现象的存在使得这类材料在传感器等的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2001年,唐本忠等人发现了硅杂环戊二烯(siloles)分子具有相反的荧光性能。他们完全溶解在溶液中时,荧光信号微弱,当其聚集或形成固态时,荧光信号显著增强。他们将这一现象命名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现象。AIE化合物这一性质使其可以作为探针分子在分子、离子检测领域以及生物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具有AIE性能的四苯乙烯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合成了四苯乙烯、带负电荷和正电荷的四苯乙烯分子,考察了三种化合物在分子、离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应用于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重金属离子以及植酸分子的检测。合成了四苯乙烯,利用其聚集诱导荧光性能,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六烷甲基溴化铵的CMC进行了测定,并与参考文献中的数据做了对照。合成了带有负电荷的四苯乙烯磺酸钠盐,在水相体系中对一系列的金属离子进行了检测,发现其对重金属铅离子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用于中药提取液中铅离子的检测,结果证明同样有选择识别作用。合成了带正电荷的四苯乙烯季铵盐,利用六个磷酸根离子的植酸分子诱导带正电荷的四苯乙烯季铵盐分子聚集,实现了对植酸和植酸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