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嘌呤降解途径相关酶的发现及基于MoS2的纳米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高灵敏度和非侵入性的荧光光学成像是检测细胞内微环境和诊断各种疾病必不可少的技术。开发具有优异光学和物理特性的荧光分子对该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长发射波长和高光稳定性的荧光团一直是人们优先研究的对象。二氢氧杂蒽-半花菁(DHX-HC)类化合物是新开发的一类近红外染料,其激发和发射波长均在近红外区域,可用于细胞内成像,且穿透力强,背景噪声低,但是需要进步研究其合成方法。在荧光分子的开发和修饰中,点击
1930年,基于沃伯格效应的发现,大多数癌症和分离的癌细胞系会过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特别是GLUT1。因此,GLUT1作为肿瘤的诊断标志,被广泛用于葡萄糖代谢的研究和靶向抗癌药物的开发。在过去的二十年中,~(18)F-FDG PET和各种荧光标记的非放射性荧光探针,作为GLUT的可运输底物已被开发用于肿瘤诊断。然而,它们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18)F-FDG的半衰期短、成本高
RNA参与许多必要的生物行为,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因此,通过调节RNA水平可以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常用的RNA药物有小干扰RNA(si RNA)、小分子RNA(mi RNA)和反义寡核苷酸(ASO)。与传统药物相比,RNA药物具有高特异性、高效性、高灵活性以及低免疫反应性。尽管有诸多优点,但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困难,如低稳定性、低组织分布能力以及低细胞摄取效率。由RNA基因组和蛋白衣壳组成
碗烯(Corannulene,C_(20)H_(10)),自1966年首次合成至今已有50多年。碗烯特殊的结构和电子性质吸引了众多课题组的注意,但其总产率低和冗长的合成步骤限制了碗烯的进一步研究。在2012年,由Siegel等人提出了以公斤级合成碗烯的高效益方案,为碗烯的后续研究做出了支持。本论文设计设想了一种具有三阶段策略制备适用于生物学评估的碗烯衍生物。第1阶段:发展一类易于制备的荧光碗烯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