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敌报》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应抗日图存而生,并在抗日烽火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创刊之日起,《抗敌报》就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承担着动员和武装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建设根据地的任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1]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把它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敌报》引导社会舆论,使“抗战建国”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中心任务。在边区领导人的重视下,《抗敌报》吹响了凝聚民心、鼓舞士气的号角,通过报道抗战形势,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激发起边区军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对鼓舞人民、组织人民抗战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报纸中,一些高频词语“发动群众”、“动员”和“唯有抗战才是活命的道路”等热情澎湃的语句,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群众抗战的信心和斗志。《抗敌报》对于推动边区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群众的态度和行动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将“抗战建国”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自觉行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活动。本文以《抗敌报》为视角,从六个方面讨论抗战时期中共社会动员的模式,研究对象是《抗敌报》,时间范围是从1937年12月11日《抗敌报》创刊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文章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介绍《抗敌报》的概况,包括《抗敌报》的创刊背景、出版与发行、发展历程。《抗敌报》创刊于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模范根据地创办最早的党报,担负着党的喉舌的使命,它的出版及发行是在敌后战争环境中进行的,正是因为有一支忠诚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编辑队伍,才使《抗敌报》创造了在敌后连续发行的奇迹。第三章介绍《抗敌报》动员的主要内容。在抗战时期,《抗敌报》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报纸创刊初期、大发展时期、游击办报高峰期和宣传对敌反攻时期,在不同的阶段,报纸宣传动员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第四章介绍《抗敌报》的动员特色,由于边区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报纸采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刻画生动的英雄模范人物,利用军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第五章介绍《抗敌报》的动员效果,在《抗敌报》的宣传动员下,边区军民团结在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下,参加各种抗日活动,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动员群众抗日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自身力量日益壮大起来,同时也推动了根据地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第六章是结束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仍需要发挥党的舆论宣传作用,继承和弘扬《抗敌报》动员的优良传统,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通过对《抗敌报》的社会动员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和《抗敌报》的动员下,晋察冀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了,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