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外之意就是话语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在与语境的联系中表现出来的,通过强调字面意义来实现的,言此而意彼。言外之意是言语交际中产生的话语意义,发话人在言外之意的建构中起主导作用,具有动态的特征。在综合运用修辞学、语用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言外之意进行多角度的探讨。 言外之意言此意彼,“此”是“彼”的基础,是“彼”产生的手段,但着重点在于“彼”,“彼”是言语的真正目标。 言外之意产生的动因很多,主要是由于礼貌和维护面子、保护自己、崇智心理、审美需求、语言自身性质等原因。言外之意产生的动因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根本的动因是追求修辞效果。 交际意图在话语的建构和理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话人对发话人话语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捕捉发话人的交际意图的过程。在实际的交际中,受话人不理解或者误解了对方所说的话,往往不是因为没有理解话语的字面意思,而是因为没有理解发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意图具有先导性、传递性、阶段性、衍生性、同现性、相对的不可控性等特点。 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认知语境。言外之意与语境密切相连,离开了语境,言外之意的表达就没有了依托;离开了语境,对言外之意的推导也没有了根据,就不能理解言外之意。 对于言语交际来说,话语形式是实现交际意图的重要通道,透过纷繁复杂的话语形式去把握交际意图是交际成功的保证。究竟用什么样的话语形式来传递某一具体的交际意图受到语境、交际者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言外之意的建构就是交际者根据一定的语境,选择言此而意彼的话语形式,使自己的交际意图隐藏在话语形式之中进行传递。 言语生成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心理过程,言外之意的建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表述动机、表述意图、内部言语、假设阶段、假设的选择阶段、扩展的言语表述。 言外之意的理解是与言外之意的建构相反的过程,言外之意的理解要从感知扩展的外部话语形式开始,通过假设阶段和假设的选择阶段,理解内部言语,达到理解言外之意和把握交际意图的目的。言外之意的理解是一个由主观因素参与的过程,涉及到主观选择信息和语境。言外之意的推理不仅限于一种语用推理,可能运用到诸多的推理:演绎推理、扩充推理、会话推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等。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言外之意的理解有种种不同的结果,可以是正确的理解,也可以是误解、不解、曲解,也可能是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转化过程。对言外之意的正确理解是言外之意理解的理想状态,说明了发话人的话语形式恰当,发话人对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认知能力预测正确,受话人的语境假设正确,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认知语境互相显映。 在分析言外之意理解的种种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借鉴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研究成果对言外之意的反馈以及交际者对言外之意信息差的调控策略进行了探讨。言外之意的信息反馈按照时序可以分为前反馈和后反馈,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言语交际的本质就是控制,其中,负反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负反馈使控制得到有效调节,达到交际目的。 言外之意的信息差的调控策略涉及交际双方,是双方的策略。如果发话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受话人的状况,而致使受话人误解或不能理解自己的言外之意,发话人就要根据受话人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言语策略,采取明示的或其他的方式使自己的言外之意得以顺利传递。受话人的任务是理解言外之意,受话人要根据发话人的话语形式,结合语境,意识到发话人话里有话,并且发掘言外之意,追溯发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双方互相变更施控者和受控者的角色,力图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