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钉墙因施工方便、经济高效常用于硬土地层的基坑支护,但基坑侧向和坡顶竖向变形较大。托换桩常用来控制既有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将托换桩与土钉墙联合形成的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时,托换桩将原来由天然地基承受的部分荷载转移到托换桩上,减小了由邻近建筑物荷载和基坑开挖引起的基坑侧向土压力,托换桩与土钉墙共同承担侧向土压力和限制基坑及邻近建筑物变形,构成了托换桩-土钉墙-上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体系的破坏模型和变形控制机理》(4127228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ZR2012EEM0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钉墙因施工方便、经济高效常用于硬土地层的基坑支护,但基坑侧向和坡顶竖向变形较大。托换桩常用来控制既有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将托换桩与土钉墙联合形成的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时,托换桩将原来由天然地基承受的部分荷载转移到托换桩上,减小了由邻近建筑物荷载和基坑开挖引起的基坑侧向土压力,托换桩与土钉墙共同承担侧向土压力和限制基坑及邻近建筑物变形,构成了托换桩-土钉墙-上部结构(邻近建筑物)共同作用体系。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对邻近建筑物基础的预防性托换属于主动保护。目前对于这一新型支护结构研究甚少,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体系的破坏模型和变形控制机理》(No.41272281)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ZR2012EEM016),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该技术的优化设计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双参数弹性地基梁理论开展了托换桩单桩内力与变形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托换桩单桩的有限差分格式。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将有限差分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有限差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接近;两种结果桩身弯矩呈S型分布,每一种结果桩顶都存在一个负弯矩;有限差分位移计算结果和实测值位移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呈现“鼓肚”状;无论是剪力值还是剪力作用位置,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好的贴近。(2)依据水平刚度分配作用在土钉与托换桩上的土压力,提出了考虑P-Δ效应的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托换桩桩身位移、地表沉降、托换桩弯矩、桩侧土压力、土钉轴力等,考虑P-Δ效应的计算结果与室内模型实验实测值较为吻合,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托换桩承担了部分既有建筑物的荷载,导致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基坑侧壁的土压力减少,减少的土压力产生的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要大于桩顶荷载P所引起的附加位移和附加弯矩。同时桩顶荷载P所引起的附加水平位移也会引起土钉部分受力,土钉受力反过来限制基坑侧向变形。(3)由现场案例监测结果可知,托换支护法桩身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位移曲线呈现“鼓肚式”;随着基坑的分步开挖,坡顶沉降不断增大,坡顶沉降呈现“凹槽形”曲线分布,距离基坑4-5m位置坡顶沉降最大。土钉轴力大小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分布;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了托换桩桩径、托换桩桩间距、土钉长度、土钉竖向间距、土钉预应力、托换桩嵌固深度、坡顶荷载等参数对托换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托换支护法影响参数分析中,随着土钉预应力的增加,桩身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减小,但是当预应力超过40 k N后,位移和弯矩减小幅度不明显,因此托换支护法存在一个临界预应力。(4)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托换桩竖向失稳、托换桩侧向失稳、土钉抗拔破坏和整体失稳破坏四种破坏模式,同时得到不同参数对基坑整体失稳破坏的影响规律。基于对数螺线型破坏机构,推导了作用在基坑上的内能耗散率与外力功率解析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下托换支护围护结构的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5)依据工程结构性能要求,提出了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应用于基坑工程时的设计步骤及设计计算方法。总结归纳了托换桩内力与变形计算公式及土钉轴力计算公式;在托换微型桩单桩承载力估算基础上,给出了托换桩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并提出了托换支护法中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嵌固深度应该满足抗倾覆验算、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整体稳定性验算。(6)依托某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计算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桩锚支护、地连墙支护实测结果。在建筑物沉降方面,地连墙+锚索结构整体刚度较大,在保护既有建筑物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托换支护法结构与桩锚支护结构对比,托换支护法结构要优于桩锚结构,托换支护法托换桩具有减沉桩的特点;比较三种结构下侧向位移的变化曲线,地连墙结构优于托换支护法结构,托换支护法结构优于桩锚结构。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在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系统传输速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能够大幅提升系统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已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 generation)的关键使能技术。然而,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瞬时信道状
胶合竹作为一种典型的工程竹材,具有轻质高强、含胶量低、各项性能稳定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现代竹(木)结构抗火理论及设计方法的缺失,导致人们对工程竹抗火安全理念存在偏差,尤其是螺栓节点的抗火性能方面目前仍未有效解决,使得螺栓节点承载力以及耐火极限的计算成为了现代竹(木)结构设计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胶合竹钢填板螺栓节点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尤其是高温下胶合竹基本性能、高温下胶合竹销槽承压性能、常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自组织网络、物联网等无线网络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研、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位置信息在物联网等新兴无线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位置信息的大面积应用也推动了更多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然而,位置信息的重要性也使得其成为攻击者的首选目标之一,从而对位置信息的可靠性和隐私性带来挑战
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CFRP)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等诸多优点被学界所关注,在工程结构的抗弯加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部分应用场景中甚至起到了比外贴钢板更好的加固效果。然而,由于CFRP为纯弹性材料无法产生塑性变形,同时在外贴CFRP片材加固时无法设置有效的抗剪连接键,因此CFRP片材的剥离问题逐渐被发现和重视。目前,对于CFR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由于其简单高效等优点,一直是研究热点,是目前计算电磁学的核心算法之一。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理论体系已较为成熟,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也用于求解其它物理问题,或者电磁与其它物理方程构成的多物理问题,例如量子、电热、电磁粒子等。围绕参与的973项目,本文对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的波导端口相关问题、剖分问题、以及在电磁粒子数值算法和微放电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
核态沸腾相变传热因其能以较小的过热度实现高效的热量输运,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讯等领域涉及的高热流电子设备散热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沸腾相变传热涉及气泡成核、生长、脱离等动力学过程,并伴随复杂的两相流动、汽液相变和显热、潜热传递等行为,是耦合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等理论的复杂传热传质过程。深入认识沸腾过程流型演化规律和相变传热特性,掌握核态沸腾传热强化作用机理对设计优化高效散热设备具有重要的应用
随着“十三五”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了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目前,国内外对送站坪交通流理论研究较少,仍然缺少送站坪参数设计的标准和方法。随着枢纽客流量的逐年增长,高峰期间送站坪落客区域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大大降低了整个枢纽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了缓解拥堵,迫切的需要根据送站坪交通流特性和驾驶行为制定相关运营策略,并对几何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通过车辆时空轨迹重点研究了站
极化码作为目前唯一可以被证明在二进制对称离散无记忆信道达到Shannon极限的信道编码方案,已经被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 MBB)控制信道的标准所采纳。极化码最基本的解码方式为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解码,其纠错性能在编码码长为有限值时离Shannon极限有较大的差距。SC解码的纠错性
当前,公路交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基数大,上升快。在交通中常常出现车与车协作的场景。如果车辆配合默契,能实现道路交通安全、通畅,减少经济与时间损失,并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与污染排放。车辆的智能化网联化为车辆协作行驶提供了技术保障,自动驾驶是智能车辆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自动驾驶的广泛普及仍很困难,有驾驶员参与的半自动驾驶将是主流情况。若自动驾驶能考虑驾驶员特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的传统药物开发和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模型,但由于种间差异,动物模型并不能很好地模拟人体心脏的真实环境,因此,即便这些药物顺利地通过了动物实验,也有较大可能在临床上表现出很强的毒副作用,最终不得不被撤回。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开发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科研人员们致力于利用人源细胞构建体外心脏模型的研究。体外心脏模型可以更真实地模拟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