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同时也带给了发展中国家巨大的挑战和各种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宏观经济政策正在不断变革。非公有制经济逐渐迅速发展极具活力,中小微企业数量与企业总数的占比超过90%,但相应的金融支持严重不匹配。这种不匹配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银行流动性过剩和贷款需求者不能有效获得资金支持并存,严重制约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及银行业监管机构相继出台多项措施,要求银行业在信贷政策、信贷额度、机制体制、内部管理等方面实现对小微企业贷款单独管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了小微贷款“两个不低于”即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平均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经营目标。银监会在2013年又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此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内部机制体制,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继续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战略转型问题,各家商业银行对小额贷款信贷业务开展也越来越重视,小微业务成了银行业务新的“蓝海”。“社区金融”、“普惠金融”的概念逐渐被商业银行接受,各商业银行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由单纯的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发展到为小微客户群体提供包括贷款、存款、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近几年,我国小额贷款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3年6月四川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415.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80.49万户,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平均贷款增速7.58个百分点,但在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农商银行为例,在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成都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相关问题和可持续性。其中从银行内部影响因素来看,人员成本与贷款收益呈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影响财务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审批人数量不足,审批水平参差不齐,贷后管理比较薄弱;在逾期催收和资产保全方面缺少专业性指导和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使得逾期催收和保全工作陷入困境。从银行的外部影响因素来看,小额贷款的利率、还款方式、业务办理流程等都是客户选择贷款银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还反映出门槛高、利率高、业务办理流程繁琐是贷款者提出的普遍问题,因此银行本身还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对流程的优化以及对贷款产品的创新以满足市场的变化情况。本文试图从成都农商银行自身的相关问题出发,找寻目前制约成都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问题,积极探索突破制约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瓶颈的优化路径,为相关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其中对人员配置的资源优化、授信审批的人员专业化、贷后管理的加强和营销方式多元化的分析等方面是从银行内部改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对业务流程的改造,贷款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流程化管理则是针对银行的外部影响因素来改善目前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