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2000年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至今已有16年的历程,截止到2015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5003亿,占总人口的10.8%。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数量呈显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很难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人口红利减少并伴随着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解决好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构建养老服务模式就是从供给的角度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不同,对于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要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机遇,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养老服务模式相关理论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对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机构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分析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以福利多元主义分析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养老服务的需求变化,以协同理论分析保定市对接北京养老服务转移,以此为基础展开本文对保定市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保定市作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河北省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保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保定市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保定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保定市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接北京市养老服务的转移,探讨保定市如何以此为契机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促进本地区发展。通过概括日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对保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借鉴与启发,通过概括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的发展模式,对保定市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建议。最后提出保定市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思路:以对接北京老年人口为主大力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以本市老年人口为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