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猛扩张,现代城市开始不断追求“快速交通”,这使得小汽车的保有量激增,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短距离的“绿色”交通模式,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兼顾休闲、健身、游赏等多项功能,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滨水空间具有生态、文化、景观等多重价值,这些价值的体现必须依托于滨水慢行系统的建设。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城市,其城市空间中适于慢行活动的平坦区域较少,需利用滨水空间建立不可多得的慢行活动区域。同时,山地地形对滨水慢行活动的限制,使其更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慢行系统。因此,对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对创建适宜于山地城市的高品质滨水慢行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分析归纳、交叉研究等方法,进行论文的研究阐述。通过相关理论的研究,归纳总结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的特征,并结合对重庆市主城区滨江慢行系统的实地调研,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总结分析之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并运用于重庆金海湾滨江带慢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其核心内容如下:首先,明确了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等相关概念,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从慢行系统的功能、类型、构成要素、布局形式、阻挠因子等方面对其基本属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初步归纳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的特征。其次,结合理论研究,选取了重庆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中6段典型的滨江慢行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慢行路网、慢行接驳、慢行景观、慢行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归纳总结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的问题。再次,针对现存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策略:在慢行路网层面,探讨了慢行节点的选点要点,不同坡度下慢行节点的合理间距以及慢行节点均匀布局策略;提出在核心区增加自行车道建设,在延伸区强化垂直步行道建设的慢行路径优化策略;从优化横向路网布局结构和提高纵向路网密度两方面提出慢行网络的完善策略。在慢行接驳层面,总结出增加滨江路公交站点分布,确定不同坡度下合理接驳距离以及加强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接驳的规划设计策略。在慢行景观层面,提出营造特色化慢行景观和多样化慢行景观的具体策略。在慢行设施层面,对自行车停放设施的位置和形式,过街设施的位置和形式以及标识设施的规划设计等内容提出指导性建议。最后,以重庆市金海湾滨江带(峡江风貌区段)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为例,对基于慢行路网、慢行接驳、慢行景观、慢行设施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