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佛教上承宋代、下接明代,构成了中国佛教史篇章中的重要一页,蒙古族对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均采取兼容并包的宽容政策。元代河北地区是中书省直辖的中南部区域。这一地区由于具有贯通南北的地理位置和广袤平原的自然资源,既是政治统治、军事征服的要地,又是经济发展、文化统治之中心。所以河北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元代河北地区的佛教寺院多达上百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柏林禅寺。从十二世纪三十年代,蒙古族发展壮大,到统一全国、政权巩固,近一个世纪间,有元太宗、元世祖、元成宗、元仁宗、元文宗共五代君王与柏林禅院有殊胜的因缘,相继成为祖庭的大护法。这座禅宗古刹几经兴衰,于岁月沧桑中薪火相传、高僧辈出。第一章对元代河北佛教的发展作了简要概述。由于今河北、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与元代有很大区别,便在开篇确定了研究范围。接着,对元代之前的河北佛教发展状况做了回顾。最后介绍了元统治者的佛教政策以及河北佛教的兴盛情况,对其建造的寺院数目做了大致统计。第二章是元代柏林禅寺的寺院沿革。柏林禅寺建于东汉末年,古为观音院,宋为永安院,金称柏林禅院,元代更名为柏林禅寺。这一章主要是结合《宋永安院度僧记》、《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元重建柏林禅院碑》的碑刻拓片对这几次更名进行考证与研究,同时介绍柏林禅寺在各朝各代的发展。重点是元朝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受到了元统治者降旨保护。在这一章还对赵州塔进行了详细研究。赵州塔是为了纪念唐代从谂禅师而建,关于其建造时间多认为是元代,本文将它与同一时期的临济塔进行比对,结合文献记载,认为赵州塔可能与临济寺塔一样,始建于唐末或五代初期,在金代重建或者大规模的修缮。第三章主要写寺中僧人的弘法活动。寺院的发展离不开僧人的作为,元代的归云志宣禅师、圆朗禅师、鲁云行兴禅师就对柏林禅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章利用三位禅师的塔铭《浑源州永安禅寺第一代归云大禅师塔铭》、《赵州柏林圆明普照月溪大禅师碑》、《佛真妙辨广福圆音大禅师大都庆寿寺主持长老鲁云兴公舍利塔铭》介绍了三位禅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柏林禅寺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河北与北京的僧人之间交往密切而频繁,甚至许多僧人不仅是河北地区寺庙的方丈主持,同时兼任北京地区寺庙的主持,这样,不仅是僧人之间有相互往来与交流,思想上更是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汇通。本章同时也对他们与其他寺庙僧人的交往进行了考证。第四章是柏林禅寺与宗派。不同宗派僧人之间的交往,其思想上的影响不言而喻,进而也会影响寺院整体思想的变化。柏林禅寺在唐代为禅宗寺院,金代革禅为律,到了元代又转变临济宗的寺院。本文最后是不同宗派对柏林禅寺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唐朝末期,叔侄关系的从谂和义玄分别先后来到了临济寺与观音院,相互交流往来密切。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同为叔侄关系的归云志宣和海云印简亦是一前一后到达河北,本章也对他们之间的交往情况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