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合成了未见报道过的14种基于(4-羧基苯基)(4-(2-羧基苯基)苄基)醚(H2L)和3种含氮中性配体(biim-4=1,4-二(1-咪唑基)丁烷、BIE=2,2’-二(1-咪唑基)乙醚和phen=1,10-二氮杂菲)的新型配位聚合物{[Zn3(L)3(biim-4)2]·H2O (1)、[Cd(L)(H2O)(biim-4)0.5](2)、[Zn(L)(BIE)](3)、[Co(L)(BIE)](4)、[Cd(L)(BIE)](5)、[Ni(L)(BIE)](6)、[Ni(L)(phen)]·H2O (7)、[Co(L)(phen)]·H2O (8)、[Co(HL)2(phen)2]·3H2O (9)、[Cd(L)(H2O)(phen)](10)、[Co(L)(H2O)(phen)](11)、[Cd(L)(phen)2](12)、[Pb(L)](13)和[Pb(L)(phen)]·H2O (1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具有罕见的三维4,5-两节点(43·62·8)(45·5·64)拓扑结构。化合物2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这些聚合链通过π-π作用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3-6是同构的,拥有相似的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7和8具有零维结构,配合物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化合物9的晶体结构中,相邻的[Co2(L)2(phen)2]单元通过π-π作用形成一维双链超分子结构。化合物10和11的一维链借助于π-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层。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将化合物12中的[Cd2(L)2(phen)2]单元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构型。化合物13的层状结构具有典型的(4,4)拓扑结构,这些层状结构通过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14的二聚体[Pb2(L)2(phen)2]单元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此外本论文还对化合物的热重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