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的治疗研究,离不开动物试验的验证,但对于宫颈癌动物模型,目前缺乏简便有效的监测动物体内肿瘤大小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皮下接种后通过大体观察确定肿瘤大小,该方法简便直接但误差大,且只能在动物处死后称取肿瘤重量,只能研究一个时间点,不能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转移及治疗效果。[目的]: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把携带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subunit)基因的pCIneo-βhCG质粒转染SiHa细胞,使其稳定表达βhCG,进而接种BALB/C小鼠,从而建立一种可以通过检测尿βhCG实时监控肿瘤大小的宫颈癌动物模型。[方法]:将pCIneo-βhCG载体质粒转化感受态DH5α菌,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并扩增,碱裂解法提取质粒;以0.8μg质粒加2μL lipofectin2000转染24孔板上的SiHa细胞,48h后消化传代,750μg/mL G418筛选7天,挑取单克隆,200μg/mL G418维持筛选20天,建立稳定表达βhCG的转染细胞系SiHa-hCG。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βhCG表达进行鉴定,并通过MTT生长曲线测定和不同浓度肿瘤细胞接种小鼠的成瘤性测定评价其生物学活性。以5×10~6SiHa-hCG细胞/只皮下接种6-8周龄BALB/C小鼠12只,隔日收集尿液测定βhCG,同时测定肌酐并计算尿液β-hCG/肌酐比值以消除尿浓度的影响。分别在第9天、11天、13天、15天处死3只小鼠,称取肿瘤重量,并于当日尿液β-hCG/肌酐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样方式接种3只小鼠正常SiHa细胞并隔日测定尿液β-hCG/肌酐,做为对照。另取3只小鼠按上述方法接种SiHa-hCG细胞,隔日收集尿液测定,15天后当皮下出现明显肿瘤时,腹腔注射顺铂,第15、18天各一次,每只每次10mg/Kg,描记尿β-hCG/肌酐比值的变化至第21天。评价尿液β-hCG/肌酐比值对肿瘤治疗的监测作用。[结果]:SiHa-hCG细胞培养液中β-hCG含量明显高出SiHa细胞。体外生长曲线试验表明,β-hCG基因的导入并未明显改变SiHa细胞的生长特性,体内肿瘤接种试验也表明,导入β-hCG基因后,SiHa细胞的成瘤性和生长能力并无显著性变化。细胞接种肿瘤后,在皮下可触摸到明确的肿瘤包块之前,即可检测到尿βhCG/肌酐比值的升高,随着肿瘤的生长,小鼠尿β-hCG/肌酐比值进行性增长,与肿瘤生长规律一致,解剖所得肿瘤重量与当日尿β-hCG/肌酐比值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29,而接种SiHa细胞的对照组尿β-hCG/肌酐比值一直处于基线水平。接种SiHa-hCG的小鼠腹腔顺铂化疗后,尿β-hCG/肌酐比值迅速下降,比皮下触摸所得肿瘤大小变化更早,因而可以实时监控肿瘤细胞的数量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β-hCG表达宫颈癌动物模型体系,可持续、简便、灵敏的实时监测动物体内肿瘤生长变化,为宫颈癌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研究方法。为宫颈癌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