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真核细胞中,自噬(autophagy)对于维持细胞稳态、胁迫响应和免疫病原物侵染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宿主细胞利用自噬途径将入侵病毒运送至溶酶体降解,而病毒则借助该途径促进自身复制。目前,自噬在病毒侵染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杆状病毒是昆虫的重要病原物,然而,关于昆虫自噬途径与杆状病毒侵染的关系并不清楚。在本文中,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我们发现大多数(40多个)自噬相关基因高度保守地存在于酵母、人类和已测序的昆虫基因组中。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我们检测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细胞Tnms42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Sf9不同时间40个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病毒感染后1~6小时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在病毒感染后12~48小时则持续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在AcMNPV感染的Tnms42与Sf9细胞中大多数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转录水平显著上调的基因为14~22个,而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的基因在两种细胞系中分别为13和11个。为了检测AcMNPV感染后Sf9细胞中自噬体的形成,我们构建了GFP标签的ATG8重组表达质粒GFP-SfATG8pBlue。瞬时转染GFP-SfATG8pBlue结合AcMNPV感染的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36~48小时GFP-ATG8的荧光斑点数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病毒感染后36和48小时出现明显的ATG8-PE条带,揭示在AcMNPV侵染较晚时期显著诱导宿主细胞发生了自噬。最后,通过RNA干扰下调ATG14与ATG101表达,我们发现抑制这两个宿主细胞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了AcMNPV极早期基因ie1启动子指导的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但并未影响AcMNPV晚期基因p6.9启动子指导的报告基因GUS的表达,暗示ATG14与ATG101与AcMNPV出芽型病毒的入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