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股票市场是很好的融资平台。1992年底,沪深两市股票的成交额仅为681亿元,而到了2011年底,通过股票市场的成交额达到421646亿。资金是一个企业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血液,一般来说,企业有两种筹资方式筹集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一是自身经营累积,一是通过外部融资取得。外部融资又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我国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因此,股票市场成为重要的融资平台。但是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有很多政策性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很多上市公司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进而获取资金支持,解决资金困境。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情况,无论是相关政策法规严格完善的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证券市场国家。例如美国出现的“施乐事件”、“安然事件”等,我国的“长虹财务造假事件”、“科龙电器事件”、“银广夏事件”等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令人发指的事情,欺骗了广大投资者,也给我们带来沉痛的反思。盈余管理的含义是在不违反相关政策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公司的管理层利用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会计或非会计的手段,对公司向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其目的是使外部投资者或者监管部门等信息的使用者不能了解真实的公司经营情况,然后达到预定的目的,例如规避债务契约约束,获得筹资资格,躲避税收等来满足私人收益或者扩大公司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偏好的驱动下,为了能够从资本市场上融到所需的资金,不惜人为操纵财务数据,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包装”之后,使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分析和监管分析都变得困难。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也是以此为出发点,分别利用传统的应计利润操控模型和近年来新提出的真实活动操控模型两种方法检验上市公司是否在股权融资之前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在筹资之后又是如何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这个角度丰富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盈余管理的行为的研究,虽然过去学者们已经从股权再融资角度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很多相关文献,但是从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两个角度研究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引进两种模型,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会同时采用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操控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但是之后,采用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会不同。在应计利润操控下,会造成公司业绩的短期下滑,而对应在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由于改变了公司真实的经营活动,造成公司业绩的长期下滑。因此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之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真实活动操控下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内容大致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点,并列示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盈余管理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这部分主要是对国外和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第三部分:相关理论分析。这部分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对股权再融资的理论分析,第二是对盈余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第三是对盈余管理测度模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实证研究设计。这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假设,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来源以及模型的设计。第五部分:实证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采用实证方法,分别利用应计利润模型和真实活动操控模型对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其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然后同样采用实证方法分别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第六部分: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