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发现DPN、对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寻找简便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可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创造条件,也便于评估神经病变的进展情况。本论文聚焦血清白蛋白,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其与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关联性,以期为DPN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依据。另外,迄今为止DPN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明确与DPN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的基因,不仅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个体化治疗,还可从遗传学角度为DPN发生发展的机制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本论文聚焦于SUMO4基因,探讨该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周围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目的 本研究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析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此外,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与SUMO4基因163A/G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 入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受试者进行人体学基本参数、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测定的运动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感觉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此外,构建传导速度、波幅和潜伏期的Z-score模型以综合评估外周神经传导功能。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SUMO4基因型分型。结果 本研究第一部分结果显示,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增加,传导速度Z-score和波幅Z-score逐渐升高(test for trend,P<0.001);潜伏期Z-score逐渐降低(test for trend,P<0.001)。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后,仅在白蛋白尿组中发现,血清白蛋白与神经传导检查的所有参数(传导速度Z-score:β=0.253,P=0.002;波幅Z-score:β=0.233,P=0.006;潜伏期Z-score:β=-0.217 P=0.013)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合并白蛋白尿患者中,血清白蛋白筛查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的最佳切点为36.75g/L,敏感性为65.6%,特异性为78.0%。本研究第二部分结果显示,非DPN组和DPN组间SUMO4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基因型亚组间所有被检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传导速度Z-score、波幅Z-score、潜伏期Z-score以及DPN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校正年龄、性别、HbA1c和糖尿病病程后,SUMO4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DPN发病风险无显著关联(P值均>0.05)。结论 在中国2型糖尿病尤其是合并有白蛋白尿的患者中,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相关。白蛋白筛查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的最佳切点为36.75g/L,血清白蛋白未来有望成为DPN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干预靶点。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DPN发病风险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与SUMO4基因163A/G多态性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