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离子注入钨中气泡的形成及演化行为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bjzobjz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Z材料钨(W)因其熔点高、抗溅射能力强、不与H反应,以及低的氚滞留率、寿命长等特点成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然而,在聚变堆的实际运行中,氘氚反应生成的氦离子(3.5 Me V),会导致钨材料发生辐照肿胀和变形。因此,研究氢氦离子与钨的相互作用对聚变堆材料的概念设计非常必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多晶钨材料中氦气泡的形成及演化行为。实验采用离子注入的方式将氦离子注入到表面抛光好的多晶钨样品中,而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注入前后样品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以研究辐照剂量,抛光方式,晶粒取向与钨中氦气泡的关系。以下是本工作得出的四条结论:(1)实验使用的多晶钨样品具有层状结构,层状结构的产生是由于粉末冶金法制备高纯钨时采用热轧工艺产生的,晶粒的挤压变形是轧制过程中的高压导致的。(2)当氦离子能量为18 ke V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钨样品表面的粗糙度、肿胀高度、气泡尺寸都会随之增加。但气泡尺寸将会在1.80剂量时达到最大,继续增大剂量会导致气泡破裂;(3)氦离子注入后的结果表明,对于电解抛光的样品,所形成的气泡的大小及分布较机械抛光的样品规则,这表明机械抛光会使得材料表面产生损伤,并引入新的局部应力。(4)实验发现,气泡的分布、尺寸、密度在不同的晶粒中差异明显。这表明晶格取向对气泡的分布具有影响。
其他文献
<正>林楠:王琰你好,很高兴我们能以这种形式进行交流。之前看过你的《天才歧路》《我们不善于告别》和《双面佳人》等,可以说你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实力派作家:年轻有为,前程
微结构光纤,也叫光子晶体光纤或多孔光纤,具有许多传统光纤难以实现的优良特性,是目前光纤光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具有色散平坦特性的微结构光纤,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
阐述了梁家楼浊积岩油藏实施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介绍了不同构造和井网特点的4个区块分别实施周期脉冲注水、对角井交替注水、两排井交替注水、隔井分组交替注水的试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