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层,原本是指楼房等建筑物的最下面一层,在社会结构中用来喻指社会的最低阶层。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底层人民的“安身”“安居”问题突出,“底层”所拥有的空间意义也凸显出来。本文围绕“空间和中国当代底层叙事”展开研究,对当下文学空间与底层空间、社会空间关系进行理论探索,将个体经验纳入底层集体命运反思,试图读懂今天的中国。第一章探讨空间维度下中国当代底层叙事的知识合法性问题。现实社会中的空间之争使理论界对空间日渐关注,这种关注由外而内发展为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重新理解空间,成为当代批判理论家重新认识历史的不平衡性及多种可能性的重要视角。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一种生产和产物,是用以交换与消费的辩证的存在,是经济与社会关系的支撑物;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则刺激着我们从否定性、边缘性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处在经济与社会关系边缘的底层,和空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中国当代底层叙事敏锐地感受到底层在现实空间的压抑中的生存状态,本文把空间维度下的底层叙事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重新认识底层空间,或跳出文本故事空间,从整体空间中看待文学。第二章承接第一章,对“底层”和“底层叙事”进行质疑和重新定位。“底层”这一概念存在多重悖论,即底层与肮脏、道德沦陷的联想,底层内部斗争的悖论,革命作用与霸权循环的悖论,“底层”概念强化了社会不公的悖论,以及表述与被表述的悖论。尽管“底层”悖论重重,我们却无法取消“底层叙事”。底层叙事是关注中国弱势群体、传达希望的一种表述,不论表述的效果如何,在多重表述幻象中,“底层”的意义得以不断生成,所有的底层叙事都具有自身的合理性。本章第三节分析底层叙事在当代文化中打破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同质性幻觉的重要作用,从空间维度对“底层叙事”进行重新定位。底层叙事应该关注到空间资源的分配不均,体现出底层群体空间消费的不自由,以其差异性、否定性、反抗性提示我们更真实地理解世界。第三章和第四章细致考察底层叙事文本的故事空间,以加布里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为参照系,用归纳分析法对文学空间与底层空间展开批判性思考。第三章重点梳理底层叙事文本描述出的空间标记,即有区别性的封闭空间和碎片化的含混空间,绘制出底层叙事的空间图景。第四章继续分析底层叙事,将其作为“底层”的一种空间实践,探讨底层的空间流动和底层叙事中的时空体空间,构建出几种空间运动的范型:城与乡的互动、城市异托邦间的穿梭、同化城市下被遮蔽的底层和日常生活空间的诗意再现。至此,论文不仅从静态实体的地志空间形式中看到了底层不甚理想的生存状态,在空间的不平等隐喻中看到了阶层的不平等、空间与人的疏离感等问题;还从时空体的空间中看到底层集体的漂泊命运和生存悖论,把空间作为社会关系至为重要的部分来看,以重视差异性和回归日常生活等方式,为底层寻找到突围精神困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