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曲面断层片,对比不同拔牙方法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拔牙矫治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趋势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严格按照实验筛选标准,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13.48±1.43岁。然后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非拔牙组、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每组各20例,共包含113颗下颌第三磨牙),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由放射科专业人员按照同一标准应用德国数字全景机ORTHOPHOS XG5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然后应用Winceph9测量软件测量曲面断层片中下颌第三磨牙治疗前后萌出角度及萌出间隙的变化。测量项目如下(以右侧下颌第三磨牙为例):M3-M1:下颌第三磨牙长轴(M3)与第一磨牙长轴(M1)相交的右上角;M3-M2:下颌第三磨牙长轴(M3)与第二磨牙长轴(M2)相交的右上角;M3-OP:下颌第三磨牙长轴(M3)与牙合平面(OP)相交的右下角;M3-MP:下颌第三磨牙长轴(M3)与下颌平面(MP)相交的右下角;M3-PP:下颌第三磨牙长轴(M3)与腭平面(PP)相交的右下角;M3-FH:下颌第三磨牙长轴(M3)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右下角;α:下颌第三磨牙牙合面切线与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牙合面切线相交的右下角;A:下颌第三磨牙牙冠的最大宽度;B:下颌第二磨牙最远中点沿功能牙合平面(OP)至下颌骨升支前缘的距离;B/A比:下颌第二磨牙最远中点沿功能牙合平面至下颌骨升支前缘的距离(B)和下颌第三磨牙牙冠最大宽度(A)的比值;最后,使用spss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患者矫治前的年龄、下颌第三磨牙的数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内矫治前后的测量指标采用两相关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测量指标釆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非拔牙组、拔除第一前磨牙组、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患者矫治前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数量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非拔牙组、拔除第一前磨牙组、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较治疗前均减小,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3、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及萌出间隙的变化进行组间比较的结果为拔除第二前磨牙组的变化最大,其次为拔除第一前磨牙组,非拔牙组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及萌出间隙的变化最小(P<0.05)。结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拔牙矫治或非拔牙矫治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增加,萌出角度减小。其中拔牙矫治较非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的改善更加明显。特别是拔除第二前磨牙能够显著地增加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改善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