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到来对虾病毒性疾病对对虾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正日益增大甚至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病毒广泛存在于对虾养殖区近海海域的甲壳类体内,并且病毒传播途径复杂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经过几代水产科研人员多年对病原生物学的研究、示范养殖试验,结合成功的养殖生产经验,认为只有从树立健康养殖观念,从养殖管理上,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养殖各阶段的对虾进行病原检测从而有效地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本论文首先进行了对虾常见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基本了解了对虾病毒病的发病趋势。通过进行对虾种类与病毒发病关系、养殖地区与病毒发病关系、养殖季节与病毒发病关系以及病毒阳性比率等方面的分析得出WSSV、IHHNV和HPV是对虾病毒病中最主要的三种病原,其中WSSV的感染率占到了总病毒感染的50.52%,IHHNV和HPV分别占到了34.90%和11.98%。本论文根据Lightner蓝皮书、国际兽疫局(OIE)水生动物疾病名录、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络(NACA)水生动物疾病名录等,选择导致养殖对虾类的发病的八种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研究对象,在本实验室先前设计筛选出的27对对虾病毒扩增引物(其中每种对虾对应三对特异引物)和对应的54条杂交探针中,按照退火温度最接近和每条扩增片段大小容易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的原则,并以实现病毒在同一单管中均能理想的进行多重PCR扩增为目的,对各病毒特异引物进行组合,最终获得了一套既能实现单管多重PCR扩增又能获得较理想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引物和对应探针。本文针对多重RT-PCR检测技术的需要,首先进行了对虾病毒多重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包括Mg2+浓度、酶浓度、退火温度和反应循环数等,建立了一套对六种对虾病毒—WSSV、IHHNV、HPV、TSV、BP、IMNV—同步扩增的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经过多次反复优化试验,最终选择50μL多重PCR反应体系中25mmol/LMg2+最佳用量为5.0μL,ExTaq酶最佳用量为0.75μL,反应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55.5℃。最后进行了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验证,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实际样品检测中。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基本实现了八种对虾病毒的同时检测,进行了基因芯片阵列的设计。芯片阵列排列主要包括阳性质控、阴性质控、外质控和内质控等组成的质控系统以及由特异病毒探针组成的样品杂交区;将多重RT-PCR技术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疾病高通量检测。针对该技术本文进行了它的可行性、特异性以及应用性方面的验证。本文最后对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海水养殖动物病原检测领域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海水养殖动物病原检测芯片必将能快速的、高通量的检测和诊断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系统的、全面的反映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状况,确定有效的预警和防治措施,保障海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