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都致力于寻求一种科学的回答。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依据中国具体情况的变化,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深入的思考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并对其做出了科学、精辟的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不仅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而且包含了科学而丰富的内涵,更是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而不断深化的。邓小平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回答上,没有刻意去构建一个理论体系,但是其内涵显然就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不仅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新的水平,而且对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左’倾错误的纠正和改革开放与发展生产力的时代要求是其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则是其具体的实践基础;第二部分论述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内涵。通过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论述,让我们真正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通过对“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论述,让我们在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时能抱以科学的态度;第三部分论述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特点。普遍与特殊、整体与精髓、理论与实践、坚持与发展,从这些哲学概念的辩证统一中来理解和认识,把握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第四部分论述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意义。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而且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它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而且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向导;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必将对人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必须坚持理论的不断创新、制度的不断创新、科技的不断创新,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