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太湖蓝藻暴发频繁,作为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应急措施,大量蓝藻被打捞、堆放。蓝藻是一种富含多种有机物质的生物质原料,其利用值得深入研究。将蓝藻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又获得资源的利用价值。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蓝藻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并且提出了将蓝藻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加以利用的资源化方式,为蓝藻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全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1)对厌氧颗粒污泥、消化污泥、剩余污泥与蓝藻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藻与污泥混合可以有效促进沼气发酵。在蓝藻与厌氧颗粒污泥物料比为6:1时,产气效果最佳,沼气产率为73 mL/gVS,最高甲烷含量为69%,平均产气速率为138 mL/d,累计产气量为59.50 mL/g干物质,分别是蓝藻与消化污泥、剩余污泥混合发酵时的1.5、2.3倍。厌氧颗粒污泥、消化污泥、剩余污泥与蓝藻混合,其VS降解率为11.40%~ 13.73%,COD减少了27.97%~46.38%。厌氧发酵对蓝藻藻毒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分别从356μg/L、366μg/L、244μg/L降低到检测限5μg/L以下;(2)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沼气产量和发酵液的各项指标,研究了接种物浓度对蓝藻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采用的2.5%、5%、10%三个水平的接种物浓度中,接种物浓度为5%的实验组产气效果最佳,沼气产率为79.26 mL/gVS,最高甲烷含量为55.13%,累计产气量达1115 mL,分别是接种量为2.5%、10%的2.97、1.24倍,NH4+-N含量以及pH值都在正常范围内;(3)对提高蓝藻厌氧发酵产沼气效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产气量和甲烷含量。热处理的最佳条件为100℃,处理时间30 min;碱法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加碱量0.06 g/gVS;酶法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加入量0.08 mL/gVS。其中,酶法处理的产气启动最快,第一天产气量高达580 mL;热处理的累积产气量最多,沼气产率为129.82 mL/gVS;碱法处理的甲烷含量最高,为78.02%,比未处理的蓝藻增加了20%。0.06 gNaOH/gVS的碱处理组,VS降解率最高,达35.43%。对蓝藻进行不同预处理后,厌氧发酵过程中的VFA含量变化与产气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从整个厌氧发酵过程中各项指标分析及工业化应用方面考虑,碱法预处理更符合蓝藻快速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