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的空间异质性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已取得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提升。截止2016年底,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19011亿元和6474.8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0.9%。近年来,体育产业虽然取得骄人成绩,但是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意味着我国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体育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内部存在着总量规模不大、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解决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各级政府始终积极推动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发展体育产业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做出了进一步的指示。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主要措施等五大方面做了科学系统的描述和部署。以上都说明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体育产业的相关研究应得到重视。  基于此背景,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专项调查相关资料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全国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发现存在空间差异性。进一步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建立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空间异质性模型,并且将模型的结果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研究需要,对体育产业及空间计量等知识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2.通过体育产业内相关指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机构数量、产业人数等情况,进一步构建了评价区域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并将结果空间可视化。3.研究影响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空间差异的因素,并进行了空间效应检验和探索性回归分析,确定模型的解释变量;进一步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将模型估计参数进行了空间可视化,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局部体育产业综合实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综合实力呈现出东强西弱、从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布局特点;无论是从全局还是从局部来看,其Morans I指数都为大于0的正数,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我国体育产业综合实力存在空间效应;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分析处理具有空间效应的问题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和变量解释的准确度都要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在模型的解释变量方面,政府投入、科技创新和人才储备对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些促进作用会因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提升各地区体育产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实现了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机遇、挑战和任务也随之而来。能源作为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