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并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积极调整,我国货币供给近年来的增幅明显放缓。受此影响,大量的资金需求开始绕过银行,转向民间借贷、信托融资、融资票据、债券、新三板资本市场等融资渠道。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爆发式发展,大量存款流出银行,转向理财产品等各种渠道。这些现象的集中涌现正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金融脱媒趋势的快速反应。资本配置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前提之一是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探寻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影响效果,不仅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措施的制定与完善,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金融脱媒”“资本配置效率”以及“金融脱媒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等主题的研究重点。然后运用金融中介理论阐释了金融脱媒的内涵,并分别运用消费者、生产者模型与IS-LM模型分析了金融脱媒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微观机理与宏观机理。接着,通过各类测度方法的比较分析,本文选用资产负债统计法构建了1978-201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脱媒指数,并采取DEA和Malmquist指数的方法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最后,本文基于SVAR模型,运用参数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脱媒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结论认为:金融脱媒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系统未来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并且金融部门的资产方脱媒强度高于负债方;金融脱媒能够格兰杰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但这一影响同时存在着“时滞效应”;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金融脱媒能在短期内促进我国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是该促进效应持续时间较短,并在中期内转为抑制效应,长期来看,金融脱媒并未明显改进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同时,本文也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创新金融发展思维等角度提出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