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5年韩礼德首次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提出语法隐喻概念之前,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仍停留在词汇层面。异于此前的理论,韩礼德把语法隐喻视为意义在语法层面的变体,尽管这种变体的出现常常伴随着词汇层面的变化。自此以后,系统功能学派对语法隐喻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内容包括语法隐喻的实质、类别、实现形式和工作机制。韩礼德和哈桑早在1976年,就在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中归纳了语篇衔接的手段。但语法隐喻的首次提出时间晚于此书的发表,致使语法隐喻的衔接作用尚未被认可,被排除在衔接手段之外。而后范文芳在1999年《外语研究》的期刊文章中指出名词化隐喻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然而,尽管定性分析名词化的衔接作用的文章日渐增多,目前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探究语篇环境中名词化的衔接使用的研究实属罕见。因而,本文旨在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自建语料库(优博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及一般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探究名词化与语篇连贯性程度间的相关性。在对两个自建语料库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证实两个假设的真实性并回答三个研究问题。假设一,优博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篇连贯性优于一般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假设二,名词化的使用频率与语篇连贯性的程度呈正相关。本文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样本的语篇连贯性程度如何?2.样本的语篇连贯性程度与名词化的整体使用频率的相关性如何?3.样本的语篇连贯性程度与名词化各个子类的使用频率的相关性如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个假设都是正确可信的;优博摘要的连贯性优于一般摘要的连贯性;利用统计软件,本研究拟合出了四个具体的函数方程,证实了样本的语篇连贯性程度与名词化的整体使用频率及名词化各个子类的使用频率均呈正相关。在前人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以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第一,本文创建了两个小型语料库:优博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和一般博士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第二,本文创新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连贯性与名词化使用频率两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第三,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以“三个评价维度”为基准的连贯性评分机制,为今后的连贯性量化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能性。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简介;第二章为对摘要及衔接、连贯性理论的回顾;第三章为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语法隐喻理论;第四章涉及样本的选取和采集,研究方法的选取,两次量化分析的设计;第五章是对数据进行归总和处理,继而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第六章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