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镇之一。历代封建王朝重视对该地区的管理和统治。明朝时期,兰州地区隶属临洮府。清初沿袭明制,仍属临洮府;康熙时始设甘肃省,移省治于兰州,设兰州府。兰州地区的行政区划几经变化,最终管辖二州(狄道州、河州)、四县(皋兰县、金县、靖远县、渭源县)。兰州地区是内陆与青海、新疆等地往来的必经之地;清初朝廷对西北用兵时,运输军粮也经过此地。兰州还是西北地区商品货物集散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原与西北地区货物经常在此地交换,兰州地区贸易发达。兰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军事地位重要,这些因素和条件有利于兰州地区进行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兰州地区深处西北内陆,位于三大高原交汇之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气候偏寒、干旱少雨;地势高,地形复杂;黄土覆盖,土壤肥力低,土质较差;这些条件显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加重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清初,受战事的影响,兰州地区的人口和田地数量有所下降,农业生产受阻;康熙末年以后,人口和田地逐渐恢复,总体上有所增加。清朝中后期,政局动荡、经济凋敝、灾荒不断,兰州地区人口和田地数量有所下降。经过长时期的农业生产,兰州地区易于种植的田地被利用殆尽,当地人民逐渐转向开发荒山、丘陵等地区。兰州人们积极开发水利、开创砂田,创造性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农业。兰州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成为制约兰州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兰州地区水利开发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和深厚的开发基础。清代兰州水利发展迅速、水平高,利用河水、泉水、湾水、滩水等水资源灌溉田地。为适应“水低岸高”的形势,利用水车提水灌溉地势较高的地区。人们还注意到利用河水冲力作用,设置水磨(碾)酿酒、加工粮食。政府设专人管理水利事务;还严格规定灌溉的次序、时长、渠口的宽窄等,使得灌溉有序,水权纠纷减少,保障了土地的有效灌溉。砂田是当地人们为应对气候寒冷、干旱少雨、土质差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明,具有保湿、保温、保墒的作用,有利于种植农作物。水利兴修和砂田的运用,保障了农作物种植和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清代,兰州地区的粮食作物以麦、黍、稷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烟草、棉花、胡麻、菜子、药材等;园艺作物主要有各种蔬菜、瓜果等,其中蔬菜以白菜、芥菜、芹菜等蔬菜为主,特色瓜果有桃、梨、醉瓜、籽瓜等,瓜果品质极佳。清代,兰州地区还引种了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如玉米、马铃薯、辣椒、南瓜等。清代,兰州地区种植的烟草被加工成水烟出售,畅销全国。棉花本不能在兰州地区生长,嘉庆时期当地人们试种棉花成功。得益于水利建设、砂田运用以及左宗棠的政策引导,棉花在兰州地区得到推广。然而,因社会经济的原因,兰州地区的棉花种植仅存在八十多年的时间,最终被废止。农作物的种植,对当地农业发展、社会经济、人们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农作物种植有利于农田开发、土地利用、增加粮食产量、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种植经济作物还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使农产品商品化,将农业、工业和商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从长远发展来看,当地农业的发展破坏了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土质沙化,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