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花药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heng19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克新13号、克9723-20和讷16等33份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影响马铃薯花药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L_(32)(8~1×4~8)正交设计,结果如下:1.马铃薯花药的颜色和大小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一个简便而可靠的指标,多数材料的花药黄绿色、大小为0.4cm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活性炭、硝酸银、接种密度和碳源对花药褐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影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选用八个保绿性差异较大的自交系按照不规则缺失的非平衡双列杂交设计组配15个杂交组合,根据朱军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性(ADM模型),运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措施,但其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依赖于甘蔗分子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基于靶标基因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及与目标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糖分是甘蔗育种最重要的性状,蔗糖代谢基因与该性状的表现型密切相关。同时,甘蔗栽培上不时也遭受寒害胁迫。为此,本试验率先在国內应用TRAP标记,以5个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及1个耐寒性相关基因为靶标基因,通过设计正向锚定引物和9个随机引物,采用其
甘蓝型黄籽油菜具有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及油脂含量高的优点,因而黄籽育种已成为油菜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黄籽、黑籽基因的遗传差异以及种皮色泽相关生理性状在黄、黑籽之间的差异,以期找到与种皮色泽相关的遗传因素及生理因素,为图位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为黄籽油菜的育种工作提供辅助信息。研究中我们选择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
本研究以39002和39007群体不同基本株的S_1代66个单株及其与3个测验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的198个组合为供试材料,对单株及株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供试群体Sl的多态位点数,基因杂合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株高、穗位高、播种~抽丝日数、播种~散粉日数、穗长、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单株产量、穗重、粒深、百粒重组合间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
本研究以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农大108的一套重组自交系为为材料,在南阳、郑州、浚县三试点对玉米材料四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籽粒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了QTL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包含123个SSR标记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2076.1cM,平均间距为16.88cM。2)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定量分析模型测定
本论文应用0.025%、0.05%、0.1%、0.2%、0.4%等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对水稻品种松前种子进行处理,生育期间调查发现只有0.4%浓度处理的植株变异比较大。从浓度为0.4%处理的植
施用氮肥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施氮不仅降低了产量和品质,还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增加环境污染压力。如何优化氮肥管理,在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同时,又能保护环境是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土壤供氮能力和小麦吸氮特性确定合理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是实现氮肥优化管理,保证作物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时空分布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新时期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基本方向。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是江苏水稻栽培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为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本研究探讨了菘蓝遗传转化过程中几个因素对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将P35-Iap、Ace-Tlp
eIF-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含有特殊氨基酸—羧腐胺赖氨酸残基(hypusine)的蛋白质。hypusine(Nε-4-氨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