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网民的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以《人民日报》和中国新闻网为例(2012-2021)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龄化兴起的同时,恰逢一场正在兴起的数字化生活浪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伴随着数字化与老龄化的双重夹击,老年网民逐渐成为越来越庞大的人群,针对老年网民的相关报道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增多,老年媒介形象的呈现也因此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中国新闻网作为报纸和网络媒体的代表,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十年间关于“老年人与互联网”相关议题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两家媒体在构建老年网民媒介形象建构差异的同时,发现十年内老年网民媒介形象的变迁。从整体性角度来看,通过对人物信息特征和报道要素特征两方面进行类目构建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关于老年网民媒介形象的报道随着年份的推进而增加,报道对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和性别歧视,聚焦于城镇化老年群体的同时,更多关注老年男性网民群体,并以60-74岁这一年龄阶段的老年网民形象为主。这一人物形象特征是由当下老年网民的人物属性结构和社会现状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建构了现实。在报道内容上可以看到,两家媒体都聚焦于老年数字鸿沟这一主题上,并都运用责任框架,呈现在老年人触网困难程中社会各界的帮扶情况以及接下来跨越数字鸿沟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总体呈现出正向的报道倾向,展现当下老年在社会帮扶下触网的良好态势,从而传递积极的正能量。从对比性角度来看,两家媒体在报道体裁、报道框架、引用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人民日报》更多借助通讯的形式,呈现老年网民触网困难的现状、起因和影响,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深入老年深陷数字鸿沟背后,寻找发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其多借助政府的视角,呈现领导力框架,借助文件或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话语,呈现在当下如何更好地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社会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呼吁社会各界形成关爱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国新闻网则更多以消息形式为主,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老年网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关注人情味框架的运用,聚焦老年人视角,并同时兼顾老年人视角下的相关利益群体,呈现出社会各界多元参与帮扶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解决网络使用障碍的现状。具体来看《人民日报》倾向于呈现老年网络服务的线下生活状况,借助领导力框架呈现政府视角下对老年触网的帮扶情况;而中国新闻网则更多呈现出老年网络消费和文化的线上生活体验,借助人情味框架呈现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下整个社会营造出的帮扶情况,展现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对于老年网民的理解与认同。从历时性角度来看,两家媒体在报道老年网民形象的过程中,从2017年开始,女性形象和农村形象的比例有所上升,关于老年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和行为也分别从困难过渡到简单、由被动过渡到主动,但是中国新闻网所展现出的主动行为和触网简单认知的上升幅度相对于《人民日报》来说更大,其关于正面形象的报道也相对较多,反观《人民日报》则从未有对心态年轻、网络潮流追逐者的正面形象的报道。因此,中国新闻网随着时间的推移,报道态度的积极正向的一面越发凸显。此外,尽管两者都聚焦于老年数字鸿沟的主题描述上,但自2017年开始,两家媒体在老年网络文化、老年网络消费、老年网络社交诸如此类的积极主题报道开始增多,只是《人民日报》相对增长较为缓慢,其仍以消极主题报道作为主导,中国新闻网则上升较为迅速,且伴随着消极主题报道数量的下降,积极主题报道占比开始与消极主题报道持平并具有超越的态势。总的来看,《人民日报》和中国新闻网都更多地倾向于呈现老年网民群体网络骗局上当者、网络技能匮乏者、网络谣言传播者等偏负面形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对于老年网民心态年轻、网络潮流追逐者的正面形象和热衷微信、网络视频参与者的中立形象的报道趋势开始出现差异。中国新闻网基于门户网站的媒介属性和多元化的话语特点,更多地将视角聚焦于正面形象的报道,呈现老年人积极参与网络社会的行为,塑造了更加多样化的“老年人”身份;反观《人民日报》基本没有对正面老年形象的报道,较多关注中性和负面的老年网民媒介形象,塑造一个被动接受网络社会的弱者形象。二者的媒介形象演变的差异性关键在于对新闻框架的设定和报道对象的选择有关,《人民日报》过多地展示政府和社会对老年网民群体关爱扶助的报道,加深了老年人需要被照顾的弱者形象;中国新闻网则在2017年开始尝试以老年人视角为主,借助他们的话语呈现他们眼中的网络世界,从而增加老年人的话语权,发挥媒介教育功能,为扭转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打下基础。由此,为了完善我国媒体老年网民的报道,新闻生产者应利用官方赋权,拓宽报道话语空间,不仅要从政府和媒体的视角引导受众树立积极的价值观,还应该从当事人及其相关利益方入手,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呈现社会多方参与帮扶下的老年网民的真实状况,丰富报道议题,扭转易受骗的弱者形象,呈现真实生动立体的网民形象,提升老年网民的话语分量,重点解决老年人对新媒介的“可及性”问题、对新媒介应用的“可选择性”问题和在数字世界中的“公平感”问题。
其他文献
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是当今舞剧创作设计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在舞剧服装设计中这种问题也同样存在。但是由于一些设计师们未能准确把握艺术的尺度,总是想走捷径,用惯性思维去进行设计创作,使作品风格趋于雷同,没有特色。本人在读研期间参加了一些关于敦煌壁画的课题,同时在实践中也参与了一些与敦煌有关的舞台实践作品,通过与经典舞剧中的服装设计师的沟通学习,了解到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一些提炼元素的角度和创新的手法,结
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办了许多专业的舞蹈学校和芭蕾舞团,培养了大批的专业芭蕾舞教师和芭蕾舞演员。芭蕾作为一门世界人民都热爱的艺术形式,也逐渐被中国人民所喜爱。虽然芭蕾演出日益丰富,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观众来讲,获得观看芭蕾演出和接受芭蕾教学的机会非常有限。如何扩大芭蕾在中国的受众群体、如何推动芭蕾艺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下每一个芭蕾舞人都要思考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
学位
保单质押贷款在现今的保险金融业发挥着积极作用,实现了投保人、保险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共赢局面。首先,对于保单持有人来说,在其出现资金短缺难寻其他担保方式进行融资时,保单质押贷款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不仅能有效缓解保单持有人的资金压力,还可避免其因资金短缺而面对退保的无奈选择,间接保障了被保险人的利益。其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整体退保率,助其稳定客户群,保障
学位
阿摩司·奥兹(Amos oz,1939-2018)的小说创作常以东欧犹太移民家庭的生活故事为主要题材。奥兹致力于用深刻而冷峻的笔触展示犹太民族的受害与苦难,真实地再现了以色列建国前后犹太民族的生命体验,而如此固然有其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一面。然而犹太民族所建立的以色列,在近几十年来残酷对待境内与周遭的巴勒斯坦人,在完成自己建国目标的同时,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加害者。在巴以冲突的背景下,以色列关于受害者
学位
目的:评价七味三七口服液合郑氏舒活酊治疗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肢体肿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60例THA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郑氏舒活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味三七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术后1d、3d、7d、10d及14d时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肢体肿胀阳性率。结果:术后3d、7d、10d观察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期刊
环境式音乐剧作为环境戏剧其中一条充满无限发展潜能的分支,近年来十分流行。它打破传统音乐剧的观演与表演方式,使观众切身地感知表演环境真实存在的震撼和近距离表演的体验感,为音乐剧的未来发展供给了全新的实践性与无限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环境式音乐剧作品中呈现的表演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解读环境式音乐剧的概念,以及环境式音乐剧表演的“突破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性,并试图梳理出新兴出现的环
学位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稳中有升,国民消费能力逐年提升,汽车行业发展不断加快,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汽车行业的汽车生产、流通及消费等汽车生产流通各环节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伴随着金融行业监管逐渐加强,在金融机构脱虚向实政策的引导,作为经济重要支柱的汽车行业成为金融支持的重要领域,与之对应的汽车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专业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在消费及流通领域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针对现在的发展
学位
本文以《“重复式变化发展”在舞蹈编创中的实践研究——以个人作品<大城小爱>为例》为题,是对舞蹈编创中舞蹈动作本体的“重复式变化发展”方式的研究分析,以舞蹈动机、句子、段落以及调度在“重复”中的变化发展为主要切入点,结合优秀舞蹈作品分析其概念、类型、技术构成以及艺术效果,梳理出其手法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以笔者原创舞蹈作品《大城小爱》为例,分类阐述了不同类型的“重复式变化发展”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部分,逐
学位
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不同社会背景会催生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社会现实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土壤,艺术创作者会在现实的土壤中发现灵感创作的种子。因此对于素材的搜集是文艺创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第一步。新型素材搜集渠道的拓展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会优先选用最为便捷的方式进行素材的整合,但却忽略了素材的真伪性判断及完整性。这无疑给后续的创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原则性失误。除此以外,如何将搜集整理
学位
舞蹈动作的意味是舞蹈动作透露出的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感受,对舞蹈作品的审美风格、艺术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作品的表达也有独特的价值,在舞蹈编创中具有相当高的重要性。本文则试图在作品《30+她》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同步研究的条件下对舞蹈动作的意味进行初步探索,由于其极主观和极隐匿的特点,本文仅探索关于其较为关键和基础的问题,从“审美”、“情感、情调、意趣”两方面对舞蹈动作的意味进行粗略的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