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做出金融决策,风险偏好毋庸置疑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处于服务业的金融机构来说,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不仅在短期内有助于其帮助客户挑选适合的理财产品,实现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而且在长期内有助于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开发出迎合客户偏好的新产品。关于风险偏好是否属于稳定人格特质的问题,决策学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Weber (2002)认为风险行为会随情境而变化,并开发了测量不同领域中风险态度的量表,包涵金融决策(投资和赌博)、健康/安全、娱乐、道德和社会决策共5种领域,并广为研究者所采用。随后的许多研究都支持了风险偏好的情境差异,对风险偏好会因学习效应而表现出的稳定性提出质疑。这些研究往往基于风险-收益框架,考察多种不相关领域,而对某个特定领域中的子情境中的风险偏好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以金融决策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不同的金融子情境中人们的风险偏好是否也存在差异。新兴的行为金融学为很多传统期望效用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持了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认知偏差影响的观点。在该学科的开创者Kahneman&Tversky (1979,1992)提出的前景理论中,最重要的认知偏差便是损失厌恶,即人们在面对收益前景时,会表现出风险厌恶,而在面对损失前景时,会表现出风险寻求。损失厌恶不仅在亚洲疾病实验中得到证实,而且也解释了现实中禀赋效应、现状偏见和股市零投资者等现象。那么损失厌恶是否能够用来解释风险决策中的情境效应呢?不同的情境是否可以归类为损失厌恶中的不同前景呢?这便是本文要探究的情境效应的理论基础问题。本文研究了人们的金融决策风险偏好的情境效应,并用前景理论中的损失厌恶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通过对7种金融情境(赢钱的赌局、输钱的赌局、投资、保险、养老金计划、工资收入和按揭买房)中的风险决策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存在风险偏好的情境效应。在不同的金融决策情境中,被试的风险偏好确实存在显著差异。第二,金融情境可以分为收益情境和损失情境两大类。赢钱的赌局、工资收入、养老金计划、投资和按揭买房属于收益情境,因其与潜在的收益相关,保险和输钱的赌局属于损失情境,因其与潜在的损失相关。第三,损失厌恶能解释收益情境和损失情境下的风险偏好差异。在收益情境中,被试普遍表现出风险规避,而在损失情境中,被试普遍表现出风险寻求。第四,在不同情境下风险偏好的性别差异并不存在。尽管男性和女性都表现出损失厌恶,但是损失厌恶的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现代人社会化程度较高等因素导致的。最后,本文还提供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