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文并置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态,从中世纪的圣经插图本,到现代的平面广告。很长时期内,文本为意义不明的图像提供了确定化信息,而图像则为抽象的文本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人们习惯了图文在指向性上的一致。但是,随着图像和文本在再现外在事物方面的符号性的衰弱,而自身符号自足性的增强,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随之消解,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刻意营造图文之间的“疏离”(包括诗化、异化、矛盾等关系)以打破人们的认知惯性,建构超越图文之外的意蕴。本文正立足探讨图文“疏离”所营造的诗意空间(本文称之为图文之外的“第三维度”)。第一部分将集中分析图像与文本各自的符号学特性,以及传统的“图文一致”观念的形成,以及在现代符号学与美学研究的驱动下,该观念的逐渐瓦解;第二部分借助俄国什克洛夫斯基著名的“陌生化”文艺理论,结合现代图文关系的分类学研究,分析图文疏离的可能性,“第三维度”的形成以及图文诗人的出现;第三部分结合不同领域的艺术实践,试阐明图文疏离的内在逻辑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