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厨垃圾产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峻,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大难题,其营养物质丰富,可生化性高,但是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速度过快导致有机酸易积累,且含盐量高、油脂高,使得反应器中的微生物活性易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作为我国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剩余污泥由于可生化性较低,水解过程缓慢导致微生物的营养供应不足,进而限制了其厌氧消化的反应速率,影响了沼气的产量,所以一般常用填埋等方式处理,占用了土地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旨在同时解决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处理问题,又从其中获得生物能源,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试验分别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利用UASB反应器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进行了协同厌氧消化试验研究,探索了整个连续流厌氧消化试验从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复壮培养、驯化到最后的消化处理阶段出水COD浓度、COD去除率、p H值、VFA含量、沼气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考察了温度对各阶段工作状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温度协同厌氧消化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协同厌氧消化是可行的,经过较长时间的日常温度波动及昼夜温差变化的驯化,微生物可以对温度变化形成较好的适应性,常温消化最佳容积负荷为13g COD/(L·d),此时COD去除率基本可以控制在80%以上,产气量随温度波动而发生变化,处理阶段平均产气率为0.23L/g COD,甲烷含量在58%~85.1%之间波动;(2)在高温条件下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进行协同厌氧消化可以大大提高容积负荷和产气率,在容积负荷为29g COD/(L·d)时达到最大产气量50.3L/d,此时COD去除率基本可以控制在85%以上,处理阶段平均产气率为0.43L/g COD,甲烷含量在56%~80.4%之间波动;(3)不同温度下的能量净产值与甲烷回收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关,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选择不同温度的协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