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引入市场经济结构,中国进入体制转型期。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持续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成为一支数量庞大的队伍。这种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过程,必然会对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这一重要的社会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流动人口中出现了大量的特殊家庭,例如重组家庭、单亲家庭、未婚同居家庭等。本研究旨在描述特殊家庭,其组成形式、生存状态,以及对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流动中的所形成的特殊家庭与重新调整和应用亲属关系的策略和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传统文化的保留在特殊家庭应对城市生活所带来的问题对思考家庭现代化有一定的启发。本文以家庭现代化理论为视角,经过五个月的社区参与式观察和七个个案访谈了解特殊流动家庭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特殊家庭的亲属关系进行研究。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流动人口享受不到他们在流入地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而在农村往城市流动中,出现了大量的特殊家庭。为了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意外事件,特殊流动家庭往往通过原有亲属关系帮助解决问题。特殊流动家庭对亲属关系的运用,一方面使亲属关系成为其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在与亲属关系的频繁互动过程中家庭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并形成了一种扩大式的家庭结构,造成特殊流动家庭与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核心化、陌生化的家庭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并且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文化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