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觉醒——论民初言情小说中“情”与“理”的冲突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情小说在民初的繁荣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伴随着欧风美雨的影响,民初年青人“人”的意识开始了朦胧的觉醒,追求婚恋自主也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要求。但生活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他们的追求足迹并非呈直线行进的形态,而是呈一种迂回曲折的形态。民初的人们高扬“情”字大旗,但又在“理”的重压下惴惴不安。作为“爱”的追求者,他们是真诚的;但作为“爱”的行动者,他们则是软弱的。民初小说家苏曼殊、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等用他们的作品为我们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始终充满矛盾的追求,揭示了在礼教重压下民初儿女痛苦又无余的心理。民初言情小说作为晚清言情小说向五四爱情小说过渡时期的作品,在思想主题和人性的开掘方面部比前一时期的作品有较大进步,而和后一时期的作品相比,又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我们把它作为过程的一个环节来看,它的不足之处可能正是五四爱情小说对近代言情小说实现超越的出发点,民初小说通过对恪守礼教而带来的无数悲剧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礼教的信仰,从而滋润了五四新文学破土而出所必须的土壤。
其他文献
“侠”是多种形态、多层含义的综合:它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群特殊人物、一类精神气质。作为一群特殊人物,侠凭借个人或公共的政治、经济、社会强权势力来挟持他人,以期实现其以义
对叙事作品的研究,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但把这种研究系统化、科学化,建立一门叙事学学科,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法国的罗兰·巴特、A·J·格雷马斯、克洛
本文以边缘意识为切入点,研究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对张爱玲及其创作的影响。边缘意识是在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意识,以情结的形式固着于潜意识,影响着作者对题材的选择,意
本文论述了对90年代都市小说“都市生存体验”的思考。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主要梳理了有关都市小说概念的不同界定,以及当代文学研究界对都市小说的研究现状,追溯了都
巫鬼文化与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巫鬼文化中的革命因子构成了鲁迅对抗现实世界的思想资源之一,巫鬼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关系构成了鲁迅思考的重心。鲁迅
介绍了近尾洲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工程实施情况,对近尾洲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改造国外监控系统提供借鉴。 This paper int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接受姿态,使他在文学观念及文学创作中,呈现出矛盾性、复杂性的特点。林语堂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时,自觉地偏爱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