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举”需要经费保障,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何种社会的“选举”都需要一定的场所、程序、方式和行为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奠基于物资基础之上。其区别的关键在于对物资或金钱的依赖程度和对金钱的利用形式,以及由此导致的选举制度差异,甚或是政治体制的差异。本研究着力于选举经费管理与监督的法制化研究,吸取外国成功经验,并基于我国民主选举实践,提出我国“选举经费”管理与监督法制化的基本思路。本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对选举经费问题追根溯源,探索其历史发展趋势。选举作为一种公众选择公职人员的政治行为,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选举的物资保障问题贯穿于人类选举活动的整个过程,只是因为其依托的政治制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在原始社会,传统习惯处于优势地位,“选举”活动对物资的需求不大,主要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维护传统尊严的程序和形式。但历史发展到近现代后,随着普选、直选、平等选举、秘密投票等原则和制度的确立,以及选举规模的扩大,竞选活动的繁荣,“选举”所需经费不断增长,这也是历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第二章,现代社会的选举经费及其筹处和意义。包括:对选举经费的概念进行界定;选举经费的特点,包括:选举经费的来源多元化、支出范围扩大化、对选举结果影响大、选举管理与监督法制化等特点;选举经费的来源和获取途径主要有五类;选举经费的分类和支出范围;充足的选举经费对民主选举制度的积极意义;选举经费监管不力对现代民主选举制度的消极作用。通过对选举经费的理论化思考,把握其逻辑基础,为选举经费管理与监督的法制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域外民主国家选举经费问题现状。二战后,世界进入了较长期的和平与发展时期,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也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深入发展。选举经费的投入不断增长,而伴随着选举经费不断增长的是“金钱”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挑战:“选举经费”在数量上逐年攀升;竞选经费监管困难,诱发“钱权交易”和“政治丑闻”;立法作用有限,难以根除“金钱选举弊病”,“金钱政治”、“资本裙带关系”等问题困扰各国政坛。各国为此大伤脑筋,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监管。第四章,域外民主国家选举经费管理与监督制度的经验分析。为了规范选举经费的运作,保证选举的公正,各民主国家一直在寻求规范选举经费取得与支出的法律方法,虽然没有根本改变选举对金钱的依赖状况,但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且这种不断改革形成的选举立法开放体系,使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具有了可能性。根据各国“选举经费”管理与监督的立法与实践,总结其中规律,主要包括三方面:通过立法规范选举经费的来源和确定捐款的限额;建立国家财政补贴制度;建立完善的选举监察和救济制度。第五章,我国选举经费管理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剖析。在我国,由于直选范围扩大至县级人大选举,以及村(居)委会民主自治政策的不断落实,选举经费从一些个案来看,也在不断增长。伴随着选举经费的增长,选举经费的筹集和支出及其管理和监督问题显得越发重要了。现在选举经费的管理与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法制化观念淡薄,意识形态过于浓厚;选举经费管理与监督缺乏法律法规具体的规范和引导;选举经费乱支滥支现象比较严重,财务会计审查制度和账目公开制度不健全;选举监察和救济制度存在立法空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论证我国需要加强对选举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的立法研究。第六章,提出对我国选举经费保障与监督的法制化构想。不但要在意识上提高对选举经费的认识,直面我国选举实践中存在的经费问题。而且要在立法上予以明确规定,发挥法律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吸取外国经验,根据我国具体实践需求,提出具体立法或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完善有关选举经费问题的监察和争议解决机制,设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加强对选举经费的法律管理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