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小学教育具有重视道德教育的悠久传统, 1981年3月9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知,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和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也从无到有并逐步得到完善。在迈入新课程的今天,思想品德教学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巨大变革,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道德知识的灌输、授课教师的一言堂、急功近利的德育考核、盲目追求教育效果的“高境界”以及“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大学讲行为规范”等弊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屡见不鲜。
在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作为新世纪的小学教师,应该在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上下功夫,探索小学恩品课教学的新路,找寻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本文围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这个主题展开思考与探索。以“尊重”作为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切入点,运用查阅文献和行动研究法。认真分析目前小学思想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欠佳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的四项对策:1、品德课教育要回归生活,找到理想目标与现实生活的教育结合点。2、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3、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达到教材与教学同步发展。4、实施开放式思品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体现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学生是这一世界的主体,教育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为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服务。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使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习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