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穿动脉分布特点及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腿穿动脉的体表分布特点及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小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提高治疗小腿缺损恢复的功能疗效,扩大穿支皮瓣的应用范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实验及临床应用于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完成。随机选取2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8-50岁,体重45-80Kg,小腿长度34-41cm,平均长度35cm。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小腿穿动脉分布并分析其规律,探测范围包括腓骨小头与胫骨粗隆连线至内外踝连线区域皮肤。根据其分布规律临床设计应用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3例门诊小腿皮肤缺损患者,男4例,女9例,年龄25-75岁,其中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癌、外伤、血管瘤各2例,鲍温氏病、色素痣各1例、骨外露3例。总结随访观察该手术方法的修复效果及并发症,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20例成人,共探测出小腿皮肤穿支浅出点7650个,平均每支小腿约382个,穿支浅出点大部分分布于小腿内侧、前外侧及后上侧,小腿内外上下穿支浅出点排列不对称,其中穿支点位于距离内外踝连线上4-10cm,14-20cm,24-30cm最多。临床应用13例,小腿角形穿支筋膜瓣最大面积为5.0cm×16.0cm,最小3.0cm×10.0cm,术后1例远端出现轻微血运障碍,经换药后愈合,余12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半年至两年,13例功能形态均恢复满意,修复区稳定,无癌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小腿穿动脉分布特点情况及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相应设计角形穿支筋膜皮瓣(含1或2支穿支血管),血供较丰富可靠,不需二次手术,损伤小且不损伤主要血管或皮神经感觉,供区可直接闭合不需另取皮片移植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较满意。总之,随着外科穿支皮瓣的不断研究发展,通过测定小腿皮肤穿动脉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应用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使皮瓣既有旋转又有推进(同时皮瓣内含有较大穿支血管或较少的皮下组织蒂),对小腿圆柱紧张的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可达到直接闭合供受区的修复。皮瓣血运丰富可靠,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损伤小,可门诊治疗,功能外形良好,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匹配。因此,我们认为设计带有穿支血管的角形筋膜皮瓣是小腿中、小面积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目的:从SD大鼠体内成功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检测细胞多向分化的能力以及其表面上的相应CD分子表达,为后续的支架上种
目的: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是外科常见病,且临床处理较为困难。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探讨不同术式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
目的:前瞻性研究胸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CTCAE 3.0 2级以上严重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预测因子方法:入组患者皆需经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胸部恶性肿瘤:既往未曾接受过放、化疗;年
目的: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以兔心脏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松开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采用分组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检查心肌耗氧指数、心肌酶(CK、LDH)、心肌
研究背景虽然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BICON—PLUS双锥面螺旋臼和SL-PLUS矩形股骨柄)在设计理念、材料及表明处理等方面较之前同类假体有明显改善,但螺旋臼
论文阐述了角色权利管理模型及其工作原理,并实际分析了油田管理故障诊断系统中权利管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的权限管理策略,以确保用户权限管理更加可靠和
医学影像对疾病的检查与诊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常使用医学影像进行检查或诊断,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医生经常要在手术场景与图像显示屏之间来回切换视线,这在实际手术
目的:本实验采用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模型,动态观察脓毒症大鼠早期肺泡巨噬细胞变化与肺脏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情况,初步探讨两者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理
和谐的师生关系决定着教育质量。文章针对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师生关系失谐的现状,呼唤智慧型班主任,即用脑思考教育,用心品味学生,用情感染学生,真正获得学生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从失
在功率器件的制造中,广泛采用横向与纵向高压MOS管,利用其轻掺杂的漏端结构,完成耐压任务,达到应用于高压电路的目的。功率器件由于其较低的阈值电压与较高的击穿电压,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