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流动儿童问题产生以来,就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关注。广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同时,家长的管教态度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流动儿童家长管教态度的亲子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出发,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通过实验和访谈,探析小组对改善流动儿童亲子关系中父母过度保护的管教态度是否有积极影响。由于小学升初中是儿童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此时他们正处在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亲子关系比较薄弱。J小学有1-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在校学生共有510人,其中流动儿童486人,占到全校学生的90%以上,是一所实际意义上的流动儿童学校。因此选取了兰州市J小学五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采用周步成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量表的第一部分,即对父母管教态度的评定,只进行孩子对父母的评定,不做父母的自评。从保护型比较严重的60名流动儿童中,选取干涉型和不安型得分都比较低的学生14名(12名流动儿童干涉型和不安型得分都在2分以下,另外随机抽取干涉型得分在2分以下,不安型得分为2-4分的9名流动儿童中的2名作为样本。)流动儿童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首先采取实验研究方法,将这14名流动儿童分为两个组,即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将7名流动儿童和其家长组成“幸福家庭”小组作为实验组,并对其开展6次为期一个半月的小组活动。控制组则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在6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再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保护型的题目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后测。最后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后测进行了对比。同时,笔者把访谈评估贯穿于整个介入过程,在小组前期,对流动儿童及其父母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大致了解了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学校的情况;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了解其对小组的活动感受以及其他的需要,及时调整小组活动方案;小组结束后,进行了跟踪回访,了解小组活动效果及其对后期生活的影响。笔者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探索小组工作对父母保护型管教态度及亲子关系的改善是否有积极的作用。笔者通过量表评估与访谈评估相结合,得出如下结论:1.小组工作对于改善流动儿童父母保护型管教态度效果显著,实验组前测和后测呈现的数据充分表明小组对父母管教态度干涉型和不安型有积极影响。2.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表达自己,激发其潜力,提高小组凝聚力,从而达到小组成员的改变,亲子关系明显改善。3.小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流动儿童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