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并行:吴泽霖的学术与人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泽霖先生(1898—1990)是江苏常熟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2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旋即经欧洲回国,先后任大夏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校教授,解放后分别就职于中央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和中南民族学院,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被南开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学校聘为兼职教授,还是中国社会学会、中国民族学会、中国人类学会、中国民俗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顾问。学术界对吴泽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研究涉及了多个学科,如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对这位前辈所留下的学术富矿的整理和挖掘工作至今仍未结束。在近些年陆续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广泛涉及到了学术思想与理论、学术思想历程等等方面,为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吴泽霖及其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每年都有对吴泽霖先生的纪念性文章出现,但是从数量上来看并不乐观,并且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吴先生的学生和同事,且研究成果单一,缺乏综合性。总体来看,目前对吴泽霖先生在社会学、民族学界做出的突出贡献挖掘不够,并且也没有真正找到吴泽霖先生在民族学发展中应有的位置与高度。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过去这些对吴泽霖的相关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以往的研究内容上向纵深发展的还不够。二是关于吴先生民族学方面研究的分类问题。时至今日,对吴泽霖先生的研究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上都不理想,虽然研究角度渐趋多样化,但是研究内容上向纵深发展的还不够。前辈学者对吴先生的解读还是停留在历史学的脉络上进行史料去伪存真的工作,并没有对吴泽霖先生的思想进行挖掘和总结。结合以往对吴泽霖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吴泽霖学术著作的仔细阅读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吴泽霖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中贯穿着一条线索,即追求民族平等与团结。二是以往学者往往将吴泽霖的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与民族学博物馆思想研究割裂开分别进行论述,甚至仔细体味会发现学者们默认吴先生的“民族学博物馆思想”是从他的“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脱胎出来的。这一方面,笔者不能苟同,笔者认为,吴泽霖的民族学研究不但不应简单且轻易的进行划分,而且应该着重强调吴先生的民族学博物馆思想建设。因此笔者在论述这一部分时,将打破已有的论述视角,以“物”的研究来为吴先生找到他在学术史中应有的位置。
其他文献
以行政犯为代表的行刑界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对其的理论研究往往局限在空白罪状要素、行政从属性和解释论等具体的单层面向,因此有必要探索行刑关系转化的实质要件
本文是针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收藏的347份江西宋元墓志拓本进行的基础整理和研究。随着地下资料的陆续出土,墓志资料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针对宋元墓志的研
本论文主要由四个章节构成。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我查阅了各种关于原始文明的资料,尤其是关于藏族的土地神或者山神信仰的各类文献。其次,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了有关民间信仰文化
《土观宗教源流》是清代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第三世土观活佛洛桑曲吉尼玛所著的《善说一切宗教源流及教义晶镜史》一书,人们广泛称之为《土观宗教源流》,也有人简称为《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交往愈来愈密切,人员、信息、资源等充分流动与共享,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居住在云南阿佤山一带的佤族女性开始走出大山,以婚
从黄酒发酵液中分离的短乳杆菌2-34(Lactobacillus brevis 2-34)具有重吸收瓜氨酸的能力,由于其中瓜氨酸转运机制并不清楚,导致该菌株尚未成功应用于黄酒酿造,以达到减少瓜氨酸含量从而最终降低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目的。本课题对该菌株中假定的瓜氨酸转运蛋白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初步探索瓜氨酸转运机理,为该菌株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对L.brevis 2-34基因组中两个假定的瓜氨酸转运
蜂窝组合梁结构,是通过抗剪连接件将蜂窝梁和混凝土楼板结合在一起共同抵抗外力,充分利用钢与混凝土这两种建筑材料的优势性能。目前我国对于蜂窝梁结构还没有完善的规范,国
本研究考察句重音的可视化训练的有效性问题,以18名韩国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感知和产出的48句同文异焦句进行分析,考察他们的韵律句重音能力。针对感知和产出实验
剧本创作:电影剧本《泉城旧事》由小说改编而来,介绍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济南往事。1940年,山东济南的徐隐山带着求学归来的胞弟徐拓海,回乡下舅父家探亲,打算取走之前由舅父
人口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是一个国家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口的结构、分布以及素质、流通等要素均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为适应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