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关系是经济学界始终关注的话题。在理论文献中,公共基础设施是生产力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始终是我国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也应注意到长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我国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资源错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如何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下阶段需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进一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科学把握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除内在因素之外,经济增长的“外部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空间溢出效应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带来的要素流动。反过来,要素合理流动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保障、渠道畅通等是人才、资本、技术、生产要素等实现区域合理流动的基本要求。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区域信息不对称、降低要素搜寻成本、提高沟通效率等,对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流动具有重要影响。那么,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呢?信息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对地区、产业、时间等是否表现出异质性?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怎样的传导机制对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呢?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及大力发展“新基建”的背景下,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对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小资源错配、提高“新基建”政策及建设计划的针对性、缩小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的基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为研究目的,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2006-2018年面板数据为总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明确界定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溢出效应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寻找现有研究的重点、空白和研究不足,从而找到本文研究的突破口;其次,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影响关系,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机理;再次,利用OLS和空间计量方法,分别从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检验。最后,总结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并基于研究结论得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本文基本结论为: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一种要素投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后,规模和存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区域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通过解决区域信息不对称问题等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第二,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同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所不同。宽带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区域和产业上具有异质性。第三,宽带基础设施不仅可以通过投资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发挥知识溢出效应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信息基础设施还可以促进资本、劳动力区域流动,从而影响区域资源配置。实证结果表明,宽带基础设施可以通过知识溢出和资源配置两种途径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空间溢出效应;通信基础设施可以通过资源配置途径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空间溢出效应,知识溢出途径未通过实证检验。其中,宽带基础设施完善会加重资本要素错配程度、弱化劳动力错配程度,通信基础设施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都具有显著加强作用,同时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对邻近省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进一步丰富经济增长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信息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地区差异,对进一步优化公共投资政策决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