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建构——罗曼·加里《黎明的承诺》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b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加里出生于1914年。他的小说《根深蒂固的天性》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并被认为是欧洲第一部环保主义小说。1974年到1979年间,加里化名埃米尔·阿雅尔。1975年,他凭借另一部小说《人生如此》再次获得龚古尔文学奖。于是,罗曼·加里成为了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得此项大奖的作家。 《黎明的承诺》1写于1961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从八岁到四十四岁的生活经历,与读者一起分享了他的童年,青年以及成年的故事。有人说:《黎明的承诺》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作品,它标志着加里在创作上的成熟。自此之后,加里跻身于名作家之列。 身份问题即自我问题是自传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是自我探求的动力之一,也是揭示真正的自我能量来源。 对于罗曼·加里身份建构的研究,我们以身份的定义作为切入点。这一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公民身份,生物身份,心理身份,社会身份。其中,我们还要区分现实身份和虚构身份。 根据我们对身份建构的定义,我们发现我们以下的研究不仅需要文学的手段,而且需要心理分析的科学的方法。尤其,我们还要借助于菲力浦·勒热讷的自传契约研究。 这样,我们才能全方位的分析在《黎明的承诺》中作者身份建构的全过程。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部独特的自传以及罗曼·加里的其他作品,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罗曼·加里,这位世纪的独行者。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越来越现代化,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阅读教学遵循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学生的期望背道而驰,直接影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