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漏与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5157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CSVDCI)患者是否存在肠漏,并进一步明确肠漏与CSVDCI临床表型、肠菌紊乱的相关性,为将来研究肠菌紊乱、肠漏对CSVDCI的发生发展及干预肠菌紊乱、肠漏治疗CSVDCI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CSVDCI患者21名和非CSVDCI患者20名。完善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及神经心理评估,采集患者粪便和口服肠通透性试剂后6h的尿液。提取粪便DNA,及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菌的组成结构特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回收率、甘露醇回收率、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结果】
  1.CSVDCI组的尿甘露醇回收率(%)(29.15±19.4)显著高于对照组(11.85±5.54),P<0.01。尿甘露醇回收率对CSVDCI判断的ROC曲线显示AUC:0.771,95%CI(0.612-0.931),P=0.03。尿甘露醇回收率与MMSE(r=-0.326,P=0.037)呈现负相关性;与TMT-B(r=0.593,P=0.042)及ADL(r=0.321,P=0.041)则呈正相关。
  2.最终32例样本共获得1800347条有效序列行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CSVDCI组的普雷沃菌属-9(Prevotella-9)(7.57%vs13.44%)及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1.14%vs10.35%)的丰度减低,而梭菌属(Fusobacterium)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LS-DA分析可见两组间的肠道菌群组成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行LEfSe分析物种差异可见CSVDCI组中多种条件致病菌(如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丙酸菌属/Propionibacterium等)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等有益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通过CCA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对CSVDCI组肠道菌群的分布影响最大(r2=0.41,P=0.037)。通过肠道菌群丰度前5的种属对CSVDCI判断的ROC模型预测分析结果显示AUC:0.89(95%CI:0.76-1),最佳临界值为(0,0.73)。
  3.通过MaAsLin分析发现副萨特氏菌属(Coefficient=-0.00031,P=0.01)和副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Coefficient=-0.001091,P=0.03)均与尿甘露醇回收率呈现负相关,而普雷沃菌属-7的相对丰度与尿甘露醇回收率呈现正相关(Coefficient=0.000073,P=0.04),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CSVDCI患者存在肠漏,肠漏与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相关。肠漏有诊断CSVDCI的潜力。
  2.CSVDCI患者肠菌紊乱明显,肠菌紊乱具有较强的诊断CSVDCI的价值。
  3.副萨特氏菌属(Parasutterella)及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与肠漏结果呈负相关,普雷沃菌属-7(Prevotella-7)与肠漏结果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技术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和健康者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差异,探讨血浆代谢物与PD的联系,为寻找诊断PD的潜在标志物提供参考。  [方法]  本实验纳入帕金森病病例组58例,健康对照组76例,收
学位
【目的】  多项研究表明S100A8/A9和S100A12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密切相关,而后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S100A8/A9和S100A12的基因多态位点(rs3795391、rs3806232、rs3014866、rs2916191、rs1560833)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易感性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  1.报道1例进行性骨发育异常(POH)。  2.总结国内外报道POH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1.皮肤病理检查:右上肢活检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做HE、茜素红钙染色。  2.GNAS基因检测: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GNAS基因检测。  3.文献检索:建库以来至2019年8月,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上有关POH的全部文献。  【结果】  1.
【目的】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复杂,识别率、诊断率及治疗率低下,其疾病负担日益增加。影像学研究表明参与双相障碍病理机制的脑区与嗅觉处理过程所涉及的脑区高度重叠,推测双相障碍患者可能存在嗅觉功能异常。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诸多精神障碍均存在嗅觉功能缺陷,然而关于双相障碍嗅觉功能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旨在研
学位
【目的】  1.研究5-HTR2A基因rs6311、rs6313多态性位点是否与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存在关联。  2.研究5-HTR2A基因rs6311、rs6313多态位点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存在关联。  【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980例粤西地区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63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应用TIANamp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
学位
期刊
【目的】  探讨皮质胆碱能通路(cortical cholinergic pathways, CCP)受损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关系,进一步发现PSCI的预测因素。  【方法】  我们前瞻性招募了103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在T2加权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目的】  1.研究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全脑相对灰质、白质体积及平均皮层厚度的改变。  2.探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脑结构改变与认知域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临床基础资料、影像学资料、用药情况等,完成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完成整体认知功能以
学位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早期S100B蛋白、miR-122-5p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它们在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本研究纳入初治鼻咽癌放疗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0-64岁。经病理诊断均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放射治疗技术为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同期选择我院体检中心
【目的】  通过分别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进食相同的脂肪餐,比较两者餐后血脂差异,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餐后血脂变化特点。  【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人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7人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空腹12小时,食用脂肪餐,采集空腹及餐后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静脉血标本,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并对两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