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的肢体离断十分常见,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是如何延长离断肢体的保存时间,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IR),更好的恢复再植后的肢体功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减轻断肢再植术后继发的再灌注损伤,特别是对骨骼肌的损伤直接关系到再植后肢体的功能。缺血组织恢复血供后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即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但自由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依达拉奉是日本厚生省于2001年批准上市的新型强效自由基清除剂,本实验通过改进兔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增加样本含量及观察指标,观察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术后骨骼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兔18只制作断肢再植术后模型(均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8只SD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保护组(依达拉奉组)。用17 %戊巴比妥钠(40~60mg/ kg)耳缘静脉麻醉。麻醉平稳后(角膜反射消失),沿左股动静脉血管束切开皮肤,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从左腹股沟至膝关节游离出股动脉、股静脉,结扎除腹壁浅动、静脉以外的所有分支。将离断水平以远的肢体中残存的血液自腹壁浅静脉放出,完全切断除股动脉、股静脉以外的所有结构(包括股骨干),缝扎止血。再用无创伤血管夹在腹壁浅动脉远、近端夹住股动脉建立大鼠左后肢断肢模型。将暴露的组织用37.3℃温林格氏液纱布覆盖。空白对照组单纯游离股动静脉后,不再给与其它处理。IR组SD兔左后肢缺血2.5小时后,用粗细相当的克氏针将股骨干髓内固定,离断肌肉进行缝合(此过程于30min完成),之后松开血管夹恢复肢体血供。依达拉奉组SD兔左后肢缺血2.5小时后,重复上述再植过程,松开股动脉远端血管夹,自腹壁浅动脉用静脉输液泵以50ml/h的速度灌注,待清亮的灌注液自腹壁浅静脉流出后,松开股动脉近端血管夹恢复肢体血供。于再灌注后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取材。分别测定三组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Na+-K+-ATP酶、Ca2+-ATP酶,湿重/干重比值(W/D)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观察骨骼肌组织学的结构变化。结果:光镜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的骨骼肌纤维随着时间的延长肌纤维水肿程度逐渐加重,肌纤维坏死后断裂的数量逐渐增多,排列逐渐紊乱,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数量逐渐增多;依达拉奉组肌纤维基本变化趋势同对照组,但同时间横向比较,组织的损伤程度要好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肌纤维呈几乎正常的组织学改变。各项指标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三组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明显优于缺血再灌注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更加明显。结论: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从不同环节进行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是保护断肢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