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延伸和发展,普惠金融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二者金融扶贫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超越了传统意义金融机构的服务范畴,致力于建立一个能够为各阶层平等的提供金融服务的普惠制金融,通过深化金融服务的质量,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进而提升社会福利,合理配置社会金融资源,让那些以前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不再被金融边缘化。我国虽然引入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时间较晚,但却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以官方文件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强调了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支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河南省在改革发展金融创新和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大力深化改革金融体系的进程中,传统金融体系一些隐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金融资源更加倾向于省内经济发达的地区,金融服务也更加偏好于资产状况良好的群体,这就造成了一些相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无法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这是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相背离的。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贫困地区点多面广,“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如何更好的发展普惠金融,让普惠金融有力的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本文测度了河南省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技术支持三个维度,根据河南省的自身特点,选取10个具体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采用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普惠金融测度方法——IFI指数法,纵向测量了 2006—2016年河南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针对2006-2016年河南省各地级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一个横向对比。通过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水平、城镇化率以及政府参与度都正向的影响着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与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呈负相关关系。为了提高河南省普惠金融的整体水平,根据实证检验得出的影响因素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