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纠纷的化解模式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PANJ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添了刑事和解模式,对刑事纠纷化解模式多元化的研究便应运而生。对刑事纠纷及其化解模式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上、理论上的归纳、探讨、延伸,更是一种运用型、实践型的对比、反思、总结。我国现行的刑事纠纷根据化解的权力(利)主体不同,可以分为纯公权力的传统刑事诉讼模式,公权与私权相结合的刑事和解模式,还有未进入法律规制的视线却客观存在的民间私了模式。因此,下文将对我国现行的刑事纠纷化解模式分别进行讨论、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令研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在实践运用中更具启示性、指导性。本文将从四大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对刑事纠纷化解模式之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在此部分中,运用由一般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的对比研究方式,逐一揭示了:一般意义上的纠纷、法律视野中的纠纷、本文所研究的刑事纠纷,并对刑事纠纷与相关或相近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种类根据依靠力量的不同进行了划分。第一类是完全依靠公权力运作的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第二类则是由公权力和私权利相结合、相配合的刑事和解模式(在第二类刑事和解模式之中,又因具体实践模式的不同,产生了加害人——被害人自行和解模式、司法调解模式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模式三种模式)。第三类则是完全由私权利主体意思自治的民间私了模式。最后,文章又分别对三类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概述。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不同模式的各个化解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其不足之处,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同时,发现不同刑事纠纷化解模式各有利弊,其各自的优劣之处恰恰可以形成配合和互补。传统刑事诉讼模式与刑事和解模式相比,其优点是体制完善,立法理念深入人心,立法制度得以体现,司法依据充分明确,司法实践统一有序;其缺点是体制僵化,立法理念落后,立法制度与国情不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需要更新、调整。刑事和解模式与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相比,其优点是立法理念先进,反应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立法制度更加科学、更加以人为本;其缺点是立法理念没有完全确立,立法制度没有形成定制,司法依据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相佐证,司法实践没有标准的流程可以参照。而第三类刑事纠纷化解模式——民间私了模式,虽然暂时没有进入现行法律的规制范围,但因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适用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将其制度化、法制化,作为现行刑事法律纠纷化解模式的一种补充。如果不同的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统一于同一套立法体制之中,则三者可以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第三部分,分析了刑事纠纷化解模式重构的现实性。重构刑事纠纷化解模式之所以可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其一,人权观念的兴起和法定化,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维权意识的增强都令人们感到:人应该有自主处理自我事务的权利;其二,重构刑事纠纷的化解模式也是司法改革的内在需求,重视两造诉求、追求案结事了、实现具体的可感知的公平正义,都离不开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重构;其三,我国现阶段“社会共治”、“还权于民”、“还政于民”的政策引导,也为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重构提供了可能。第四部分,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对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同的刑事纠纷化解模式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对策和建议,作为对刑事纠纷化解模式完善的指导意见。综上所述,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刑事纠纷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就传统刑事诉讼模式、刑事和解模式和民间私了模式进行了对比,发现了不同制度各自的优势和缺点,重点对三种模式自身的缺陷以及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充分的解析,由此引发了对刑事纠纷化解模式完善的构思和想法,如何实现由传统刑事诉讼模式向刑事和解模式的演变和发展。如何衔接好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缝隙。如何从立法理念上、司法实践上完美体现刑事和解模式的优势。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其他文献
人权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所秉承的基本价值和精神,在人权保护意识日渐高涨的今天,作为人权基本内容之一的迁徙自由权也被广泛关注。迁徙自由权是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随着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收农村土地成为新增建设用地、扩大城市规模的主要途径。但是现行土地征收补偿的不完全性和非公平性,相当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滥用土地征收权,侵犯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危及社会安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尽快落实公平补偿原则,在农村土地征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规范政府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
邓颖超(1904-1992),广西南宁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她长达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有五十八年在
摘要 为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郑单958玉米为试材,进行了30%苄氨基嘌呤·乙烯利水剂调节玉米生长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制剂用量300~375 mL/hm2,有效成分用药量为90.0~112.5 g/hm2,在玉米苗期6~10叶对玉米全株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的生长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玉米株高,增加茎粗,降低穗位高,增加籽粒百粒重,增产效果明显,对品质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30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新形势下地区主义的逐渐兴盛,对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研究而逐渐成为了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上个世纪90年代主要以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待中国一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