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文坛,生态文艺虽尚未形成创作热潮,却也不可否认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自然也不乏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家及作品。蒙古族作家郭雪波自步入文坛以来,便以他专有的文化内涵、创作风格以及独特的美学追求,迅速占据了中国生态文学界的一席之地,更被冠以了“沙漠之子”的美称。诚然,有关生态的文学表述一直为郭雪波所难以割舍,它业已成为郭雪波载誉满满且广为人知的文化标识,但这样的文化标识,却也使得学术界一再陷入郭雪波研究的瓶颈,其整体研究方向与立意,也不断地趋向单一与乏味,难求创新与突破。或许我们早该意识到,作家的文学创作起于生态,却不止于生态亦不仅限于生态。本论文分别从四部分对郭雪波起于却不止于生态的丰厚的文化内涵加以阐述,即围绕作家掇菁撷华的文化观、拯救至上的创作观、复杂矛盾的女性观,以及和而不同的民族观四个大方面展开解读与论述,以展现作家兼及多元、融会贯通的自信与胸怀,揭示作家受渔者授渔的良知与真心,探寻作家性属定见意识的出口与归宿,传递作家和合共生、异中求继的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