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分离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但是传统膜的孔径不易改变和单一的选择性,严重限制分离膜的应用。多功能的智能膜应运而生,这种多功能智能膜能够对外界的环境刺激做出一定的响应。相比于其它环境刺激,温度是比较好控制的因素,因此温敏性智能膜成为了智能膜研究的热点。论文通过相转化法来制备聚丙烯腈(PAN)膜,然后将制备的PAN膜用碱处理,引入酰胺基团,获得具有高临界溶解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分离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但是传统膜的孔径不易改变和单一的选择性,严重限制分离膜的应用。多功能的智能膜应运而生,这种多功能智能膜能够对外界的环境刺激做出一定的响应。相比于其它环境刺激,温度是比较好控制的因素,因此温敏性智能膜成为了智能膜研究的热点。论文通过相转化法来制备聚丙烯腈(PAN)膜,然后将制备的PAN膜用碱处理,引入酰胺基团,获得具有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行为的温敏性智能膜。通过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证明改性PAN膜的成功制备。通过用不同温度的水进行过滤实验来考察膜的热响应性。通过膜在不同温度下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吸附、脱附实验来进一步考察膜的热响应性能,研究发现同一碱处理条件下改性PAN膜在20℃下的BSA吸附量比在60℃下吸附量多。将膜进行BSA溶液污染实验,用60℃的水对污染的改性PAN膜进行清洗时,通量恢复率达到了90%以上。PAN膜碱处理的实验中,发现碱溶液对膜进行处理时,膜的机械性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着膜的普遍适用性。为了能改善膜的机械性能,尝试选用综合性能比较好的商品膜进行改性。在紫外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引发剂和交联剂将单体AAm、AN聚合接枝在PVDF膜上,通过改变单体的比例,制备了4种不同比例的聚合物改性膜,并对原始PVDF膜和聚合物改性膜进行一系列表征,证明聚合物改性膜的成功制备。通过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纯水通量来证明了改性膜的热响应性。使用聚合物改性膜M3来考察改性膜的热响应的可逆性。当温度为20℃时,膜通量保持在5339.8±215.0 L·m-2·h-1;当温度为60℃时,膜通量保持在8252.4±375.3 L·m-2·h-1。选用BSA和油水乳化液分别作为蛋白质和油类污染物,对膜进行污染,用不同温度的水对污染的膜进行洗涤。随着清洗水温的升高,不同单体比例的聚合物改性膜在不同的温度下的通量恢复率明显增加。在10次用BSA溶液和油水乳化液过滤过程中,通过用60℃水清洗被污染的聚合物改性膜,通量恢复率保持在94.5±3.1%、94.0±2.8%。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两种温敏性膜具有良好的热响应性、抗污染性和智能自清洁性,为温敏性智能自清洁膜的制备及膜污染控制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太湖流域工业发达、人口密集,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区域之一,流域水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属于我国缺水比较严重的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巨量废物排放导致的水质型缺水问题同样严重。因此,全面分析太湖流域近些年来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对于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全面分析了太湖流域及流域内上海等8个城市2010—2019年的水足
沿海地区通常被认为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地方,是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集中的地方,同时它也被认为是生态系统最为敏感和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地方。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状况进行测度,可以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从而保持该区域生态相对稳定。本文以嘉兴市海盐县为研究案例,引入生态安全的概念尝试对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进行测度。文章采用DEMATEL-ANP法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用于分析各因子之间的网络联系和因果关系并确定各因子
二十一世纪,纳米材料的技术进步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并逐步应用扩展至生物、化学领域。纳米材料因为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等特征使其存在着比大尺寸的材料更加优异的光学、电学、磁性等性质,甚至会表现优异的吸附、催化等活性。其中,许多纳米材料表现出类生物酶的催化性能,该类材料被称为“纳米酶”。纳米酶相比于天然酶有着许多优势,有着易储存、活性种类丰富、使用条件宽泛等优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
随着磷矿资源的枯竭,从城市污水中富集回收磷酸盐已经成为磷资源化的手段。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采用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BSBR)同步去除/富集磷酸盐,与其他生物膜法研究相比,本课题组在进水磷浓度为10mg/L,厌氧阶段COD仅为200 mg/L的条件可以实现高倍富集。为了进一步推进生物膜法同步去除与富集磷酸盐工艺在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本研究将进水磷浓度降低至2.5mg/L,探究BSBR工艺对低磷浓度
常州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关联性研究,对于提高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常州市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当量因子法,计算1995-2018年常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其变化,并开展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人类活动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8年,常州市耕
煤矿、化工、印染、皮革处理、造纸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废水,如果任意排放到环境中而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基热蒸馏技术,用于处理含酸或含碱复杂废水极有前景,但存在膜材料耐酸性耐碱性瓶颈问题。另外,DCMD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也会受到膜润湿和膜污染的不利影响。因此,本论文尝试探索了一种耐酸碱Janus膜,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农业废水排放的日益增多,大量营养物质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这使得有害藻华等环境问题频繁发生。藻类的大规模繁殖不仅影响景观环境,而且还会对水源造成污染,进而威胁饮水安全。传统的治理方法由于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缺陷使其应用受限。相较于当前主流除藻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光催化技术以其环境友好、高效且成本低、降解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环境领域。氯氧化铋(BiOC
三氯卡班(TCC)是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中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剂,在不同环境介质及多种生物体内均有较高浓度的检出,已被列入最常见的十大水污染物之一,对多种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本研究以脊椎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暴露对象,系统地研究了TCC急性暴露、慢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幼鱼及成鱼的神经及免疫毒性,并进一步探索TCC对慢性暴露成鱼的子一代(F1)幼鱼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通过
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在处理低C/N比的生活污水时无法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在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中厌氧氨氧化菌可分别利用NH4+-N和NO2--N作为电子供体及电子受体,在厌氧条件下生成氮气。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该工艺无需曝气及投加有机碳源,可节省污水处理厂42-77%的能量输入及化学投药成本,因此被认为
阿特拉津(ATZ)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三嗪类除草剂,由于其具有毒性,在水体和土壤中的稳定性较高,可能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生物降解是阿特拉津最安全高效的去除方法,但由于所选择的菌株可能不能在污染场地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需要筛选和分离新的高效降解菌株。阿特拉津常被用于种植玉米的农田中,因此选择这类土壤能够筛选出适应当地环境的降解菌。此外,固定化载体可以提高细菌的环境适应性,因此